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讨.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427449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讨 马赛萍【摘 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的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品质提升的阶段文章主要探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内涵及品质提升的路径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宜居;内涵;路径:TU98 文献识别码:A :2096-1073(2020)09-0033-35The Connotation and Path of Rural Ecological Livable ConstructionMA Saiping(Party School of The CPC Ningde Municipal Committee Ningde, Fujian 352100)[Abstract]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fundamental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with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meet the peoples 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livability is the key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livable construction and the path of quality improvement.[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logical livability; connotation; path1 引言早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2013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乡村,是指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求,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可见,生态宜居是农村美实现的重要基础,是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吸收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农村战略思想精华,又是党对过去提出的重要农村战略的系统总结和升华,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安排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包括农民收入的全面提高,还包括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生态宜居建设将有利于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和品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对生态文明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的具体安排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将有利于农村生态文明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城市与农村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状况不平衡、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农业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不充分我国农村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从城乡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将实现城乡生态文明的协同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宜居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品质提升的阶段2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内涵“乡村”是相对城市而言,乡村是一种地域的概念,是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乡村有别于城市,是因为乡村有独特特征,“分散”是乡村的基本特征,包括了人口、建筑、居住地、生产地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乡村与城市又是有机体,工业化带来城市文明,人口向城市聚集,而进入后工业时代,乡村的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生态”是指良好生态环境,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潜力、吸引力所在,乡村振兴的底色,坚持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呈现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乡村生态环境能维持生命有机体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稳定,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生态功能的价值。

      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节约资源、自然恢复为重点,推动乡村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宜居”不仅是乡村的环境整洁,还包括居住安全、舒适、和谐、便捷、经济、适用等,是人们对居住环境整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因此,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居民基本的共同愿望,从乡村各方面协同发展中推进首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要求;第二,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系统工程,内容包括小到个体,大到整个所在的区域,因此,基于系统性把握,不仅停留在个别的村民的需求,也不能单一、局部的因素,而是要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协调发展其中包括了乡村的建筑形态、乡村的自然环境、乡村的人文风貌、乡村产业发展等,三是体现安全、舒适、和谐、美丽的品质与内涵,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新的发展时期,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发展进入品质提升阶段,一是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城市寻找非农的就业机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口也存在选择回乡创业发展,因此,城乡之间呈现出资金、人才、信息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各地区不断创新机制、新的模式,促进城市融合发展,如城乡文旅融合、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等;二是审美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的乡村生态宜居的环境,非常关注,有品质有特色的生态宜居乡村成为城市消费者的休闲选择;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是发展生命线、是发展的底线,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成为共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因此,对乡村原生态的环境的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合理开发,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乡村发展的优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四是生活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的生活条件也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的硬件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不同收入水平的村民需求表现出不同,但总体上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人们对安全卫生等基础设施要求尤为迫切,如水、电、道路、通信、生活必须品、公共空间等方面;五是政府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要素的流动方面更加积极地引导推动3 我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情况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数量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改善;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乡村山水文化特色得到保护,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我国乡村分布很广,区域间的差异较大,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资源要素配置不足乡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在资金方面,乡村建设的资金渠道较少,除了省级美丽乡村奖补资金外,市、县级配套不足,而社会资金的供给,也存在考虑着效益与周期的问题,同时,乡村产业发展也急需资金的投入,资金缺乏制约了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升发展在人才方面,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很难吸引到人才,一些乡村人才外流严重,有的村庄甚至出现人才“饥荒”,乡村专门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缺乏因此,由于资金、人员、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致使一些乡村宜居建设要素供给不足3.2 乡村宜居建设的科学引导滞后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由于乡村的发展基础、历史文化、交通条件等因素,乡村建设应分阶段不断地努力推进,在这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在实践中,乡村生态宜居的营建上科学引导还是比较滞后如一些乡村建设无整体的谋划与合理的引导,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一些地方虽然编制规划但规划缺乏前瞻性、区域性、合理性,规划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建设、轻管理、弱服务等情况,因此,一些地方的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3.3 环境整治与管理还存在不少短板环境整治与管理是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些乡村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生产环境价值的降低,土壤的修复困难等,这些制约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空间;以及生活垃圾、污水问题不能有效根治;垃圾、污水的回潮时有发生,垃圾、污水治理也是乡村环境建设的突出問题,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与公共产品均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3.4 乡村的特色不够凸显乡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独有的内在与外在的风格,建设过程中存在注重面上一层皮的改造工作,很多村庄同一种外墙,同一种颜色,存在审美疲劳,没能凸显村庄特色许多村庄规划设计操作性不强,指导性不足,对村庄特色挖掘不到位,一些乡村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部分乡村照搬照抄,脱离实际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建设乡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乡村的自然和文化个性特色不明显4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品质提升4.1 注重保护:做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整体谋划新的发展时期,总在矛盾中辩证地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社会快速发展中,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各类资源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乡村在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加大对一些有特色的乡村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规划之中,统筹考虑。

      一要保护山水田林塘等自然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制定整体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的保护,修复污染土地,恢复自然生态;二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名镇名村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以及民俗风情,更好地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体现应有的乡村味道,与城市的气质相互辉映;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机制的改变,推行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必须符合农村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量力而行4.2 注重治理:提升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基础水准乡村治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关注的话题与任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