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体育备考.doc
3页从化四中初三级[水平四]体育训练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升中体育考试一般采用必考项目+选考项目的办法进行,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学生之间的体育成绩有一定的差异性体育训练已经到达最后冲刺的阶段,因此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弱项,必须符合学生实际,合理分配训练时间,科学安排运动量本课以学生的必考项目+选考项目进行训练,采用培优扶差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有效的语言激励、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二、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也养成一定的训练习惯但初三的学生面临许多人生的挑战,学习的紧张、个人的前途、父母的期望等问题都会压在他们的身上,困扰他们从而导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怕苦怕累的思想,为了使学生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战中考体育加试,教师在重视技能、技术、体能发展同时,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工作三、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选项项目成绩,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加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以及良好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
2、 通过本课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提高学生心肺功能3、 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团结协作意识,发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四、 教学内容1、 选项项目练习2、 耐久跑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合理控制耐力跑节奏,掌握呼吸方法 难点:克服”极点” ,体验第二次呼吸.六、 运动密度预计为50-55℅ 心率预计:145-155次∕分七、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2、分小组练习,相互促进3、练习中纠正错误动作,并给予鼓励4、学生榜样示范法,展示学习成果从化四中初三级[水平四]体育训练教案班级:初三(3)班 学生人数:50人 男生:33人 女生:17 人 执教者:曾晓东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选项项目成绩,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加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以及良好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2、 通过本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发展柔韧、耐力、力量等素质3、 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团结协作意识,发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学内容1、选项项目练习2、耐久跑课型复习场地器材教学楼隔空层雪糕桶4个跨栏3个杠铃2个学习顺序课堂常规—徒手操—选项项目练习—耐久跑—放松—课堂小结序号时间达成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密度负荷次数强度一、课堂常规2分钟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集中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课堂常规1、提前安排好场地,检查器材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师生问好3、宣布本科教学目标和内容4、提出安全措施和要求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2、安排见习生组织:************************************ △1小二﹑激发兴趣6分钟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2﹑做好准备运动,预热身体,为以下内容做好准备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准备活动1、徒手操2、原地摆臂3、原地高抬腿10S 2组4、深蹲起 15个 2组5、俯卧撑 10个 2组6、慢跑5圈1﹑教师示范讲解2﹑口令指挥1﹑学生认真听讲解观察示范2﹑听从指挥练习组织如图:************************************ △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伸展身体各个关节1中序号时间达成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密度负荷次数强度三学习技术要领15分钟1﹑提高学生选项项目技术动作2﹑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部力量3﹑遵守纪律有序安全的进行练习选项项目练习跳绳三级蛙跳1﹑教师讲解示范,强调动作重点与难点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巡回指导4﹑纠正个别学生错误动作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1﹑三级蛙跳练习三级蛙跳力量练习仰卧起坐15个*3组登杠铃5个*2跳跨栏架3个*2、三级蛙跳*22﹑跳绳练习原地摇绳30秒*210秒,20秒,30秒,40秒各一组一分钟跳绳3﹑集体放松要求:动作到位,注意安全3222111大四提高阶段13分钟1﹑提高学生协调性,增强学生的有氧耐力能力,发展学生柔韧、力量等素质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3、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发展学生1、行进间高抬腿10M /2组2、行进间正压腿10M /2组耐久跑1、教师言语提示和示范2、教师巡回指导3、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4﹑鼓励学生1、认真练习,参与积极2、加强动作的节奏感和连贯性,尽情表现3、听从指挥,注意安全221大放松调整4分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调整身心,放松自我,陶冶情操放松运动1、放松:师生共练,学会听节奏自我放松,身心得到调整2、小结:师生交流,小结本课,收回器材1小安全提示1、充分热身,预防踝关节﹑膝关节损伤2、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上课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加强过程监控、课堂上如遇到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课后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