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doc
12页《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编写说明项目名称: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编 号:[2007]03号委托单位:贵州省林业厅承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邓朝义参加人员:卢永成 程坤起止时间:2007---2010年 1 制定的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1.1黄褐毛忍冬简介黄褐毛忍冬( 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 Cheng)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民间俗称为毛金银花,2009年5月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增补本:山银花部下 ,是一种高产优质金银花药用植物种类,是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优良物种,被贵州省地方药材标准收栽【DB52/YC332-2003,银花,P.340.】,是贵州金银花的两个主要栽培品种之一主产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贞丰县、兴义市、兴仁县广西的隆林县、凌云县、南丹县云南省的东部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喀斯特地区为自然分布中心,为滇黔桂湘地区特有植物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册亨县的坡妹( 原坡坪)是贵州喀斯特地区治理石漠化的优良物种,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其花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咳嗽、肝炎、高血压、胃病等症有关研究证明,其不同季节所采之花及不同加工方法中产品所含绿原酸含量0.54-8.0%,是具有开发价值的金银花原植物种类资源 黔西南州全州现有保存黄褐毛忍冬林分面积约17万亩,分布于安龙县(14.5万亩)、贞丰县(珉谷镇、北盘江镇)、兴义市(则戎乡1万亩、郑屯镇、捧乍镇)、兴仁县(巴玲镇等,5000亩)、册亨县等地,产花面积已达6万多亩,黔西南州产黄褐毛忍冬据有关单位测定其绿原酸的含量在2.08%--2.56%(SWG,贵州黔西南州),高者达6.81%(GX,广西),咖啡酸的含量为 0.21% 此外,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含量为8% ,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褐毛忍冬还含有黄酮类成分黄褐毛忍冬的花通常称为金银花,在医药、食品、轻化产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黄褐毛忍冬其花、果、藤、叶片均作药用,同时植株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其开发产品有金银花药材、金银花藤、金银花叶、 养胃茶 、金银花饮料、金银花胶囊、金银花含片、金银花茶、金银花颗粒剂、金银花湿巾等等果作药用,具有健胃的作用 1.2标准编制的目的 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黄褐毛忍冬的栽培中的造林地选择、种植、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黄褐毛忍冬花的采收、加工、贮藏的内容,提高黄褐毛忍冬种植的经效益和质量水平。
1.3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1.3.1 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即制定的标准要能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用事实说话1.3.2 具有很强的生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代表性1.3.3与相关标准的匹配、协调原则即制定的标准应不能有与已经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相悖的内容,应充分采纳和吸收已制定标准的成果1.3.4 保障生物和环境安全,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原则本标准制定中农药、肥料等使用应符合国家保障生物和环境安全的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中有关数据的采集尽量采用不破坏资源、不干扰生态的方法 2标准制定的技术基础和制定过程2.1技术基础 项目研究工作:本标准制定单位于2001-2011年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2.1.1 《黄褐毛忍冬开发利用技术研究》2001-2003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所邓朝义等人在贵州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处的支持下开展《黄褐毛忍冬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对黄褐毛忍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种子育苗、种条扦插、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技术开展研究2003年通过贵州省林业厅的验收 主要研究基础材料有:《黄褐毛忍冬扦插育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种子育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造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市场情况及产品开发情况调查》(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种内变异类型调查》(邓朝义等)、《贞丰县金银花考察报告》(邓朝义)、《金银花栽培技术》(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病虫害初步调查》(邓朝义等)、《浅谈黔西南州金银花产业的发展问题》(邓朝义)、2.1.2 2002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重点项目《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的研究》 《黄褐毛忍冬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石漠化生物治理中金银花(黄褐毛忍冬)模式的研究》等。
2.1.3 《贵州省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金银花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08--2010)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规划,开展育苗和种植工作2.1.4 《黄褐毛忍冬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2010-2011年)2.2制定过程2.2.1种植发展历史调查 黔西南州金银花(黄褐毛忍冬)的人工栽培最早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当时该村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石漠比较严重,土地贫瘠,全村180多户、900多人,只有100多亩望天田,旱地600余亩,人均耕地少,生活十分困难,村民喝的茶都是山上野生的金银花大水井村核桃坪组村民白邦金、高文科是村里第一批把野生金银花变成家种金银花的人1976-1977年,他们采摘金银花到药材收购点出售,看到金银花价格好,不仅可以当茶喝,还可以增加收入,于是他们上山把野生金银花(黄褐毛忍冬)移在自己在责任地(均为石山地)进行人工种植,计10余丛,并获得了成功, 1985年1千克金银花干花卖6.5元,当年收入4000元白邦金、高文科的“野花变家花”种植成功,带动了周边农户人工种植金银花1986年,大水井村种植的金银花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干花3000斤,产值4500元,同时,在金银花种植地区,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石漠得到治理。
这一成功,引起了德卧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联系相关专家到实地指导,对当地金银花品种进行驯化栽培,选育了金银花品种(黄褐毛忍冬)在全镇大面积种植到1995年,全镇金银花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涉及5个村,年产干花2.5万斤,7.5产值万元 黔西南州黄褐毛忍冬种植在2003年后得到较快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推动,现有种植面积17万亩以上2.2.2技术指导1999年,贞丰药材公司和州药监局请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邓朝义到贞丰金银花基地研究金银花开花少和不开花的原因,指导农户如何种植和管理好金银花,基地产量逐年上升2002年罗会安金银花收入达10000多元罗会安说,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从光秃秃的石旮旯中牵藤长出的金银花,看上去不起眼,却有那么高的身价,要不是我亲身经历,还不相信到上世纪末,安龙县德卧镇和贞丰县珉谷镇的金银花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大面积投产,农户从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全州种植金银花(黄褐毛忍冬)面积1万多亩,受益农户达1000多户如2000年,贞丰县坪上村的金银花进入盛花期的面积近500亩,亩产值1000至2000元,大部分金银花种植农户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2.2.3资源普查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 Cheng)发表于1979年的《植物分类学报》,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册亨县坡妹镇喀斯特山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省开展中药中药普查,对黄褐毛忍冬的资源进行调查近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2.2.4 《贵州省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项目》(2003)2003年,国内爆发非典疫情,金银花价格上升,在黔西南州林科所等单位的建议下,黔西南州开始申报《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于安龙县、兴义市、贞丰县、兴仁县、册亨县等地的全州八县市2.2.5 2009年10月16日,在贵州省林业厅召开标准项目征求专家意见会议征求省内专家意见2.2.6技术培训 2002年至2011年计开展黄褐毛忍冬技术培训30余场次(从村-乡-县-到省级)2.2.7标准化项目研究 本标准由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安龙县林业局德卧林业站参加起草 3规程中主要技术标准制定依据3.1坚持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多年来生产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经过科学的方法进一步加以验证、补充、完善,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
3.2坚持适用于生产的原则标准中的技术要素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3.3本标准所有术语结合我国黄褐毛忍冬产区生产实践情况确定3.4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按照 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在标准编写模板TCS2.0中编写4 编制内容及依据主要说明 《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根据生产实际中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的基本程序编制适用于我省黄褐毛忍冬分布区人工林栽培和产品的采收加工4.1 产量和质量因子指标4.1.1 中心产区和边缘产区的划分 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isa Hsu et S.C.Cheng)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aeus)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自然分布于贵州、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湖南西北部和西部自然生长于海拔850米至1300米山地灌木林或林中贵州省分布于黔西南州的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兴仁县、贞丰县、梵净山、印江、榕江等地普安县、晴隆县、望谟县、麻江县栽培贵州省黔西南州是此种植物种植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地区, 全州种植面积保存为17余万亩,其中以贵州省安龙县的规模最大,面积为14.5万亩,已成为安龙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该种植物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自然分布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范围内,主要种植于喀斯特地区,在酸性土地区采用搭架种植生长发育良好,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山区高效经济植物 按照现行生产结构、生产发展状况、生长发育状况和产品质量分析结果及技术成熟度等因子考虑,对中心产区和边缘产区进行初步的划分中心产区为贵州省的安龙县、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册亨县边缘产区为 普安县、望谟县、梵净山、榕江县、麻江县、印江县 在中心产区黄褐毛忍冬生长发育旺盛,绿原酸含量在2%--8%(安龙德卧)之间在边缘产区生长发育先对较差,绿原酸的含量相对较低或未进行质量分析4.1.1.1主要栽培区 主要栽培区是指黄褐毛忍冬分布范围内,黄褐毛忍冬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分布广,数量多,单产高,黄褐毛忍冬花产品质量好的区域,具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和栽培习惯, 北纬 24° 00'~26°11 ',东经103° 00 '~110° 00 ' 包括贵州西南部(兴义、安龙、兴仁、贞丰、册亨、望谟、关岭等)、南部 年积温, 积温,日照时数 220 d 以上,一月平均温度 °C,极端最低温 -11°C,年降水量1100 mm以上。
在本范围内,黄褐毛忍冬并非全境分布,其栽培区的海拔高度因各地地势而异,大体呈西高东低态势经营方式以黄褐毛忍冬纯林、农林间作、林林混交、林草结合为主 发展黄褐毛忍冬应安排在主要栽培区4.1.1.2 边缘栽培区 黄褐毛忍冬分布范围内主要栽培区以外为边缘栽培区,该区栽培零星、分散、产量低边缘栽培区不宜大面积发展黄褐毛忍冬,只能在某一些局部适宜区栽培4.1.2 立地级划分 在产区区划的基础上,根据黄褐毛忍冬林分质量的调查,影响黄褐毛忍冬的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