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293620
  • 上传时间:2018-07-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4.43K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論一、孔子文學思想;二、孟子文學思想;三、荀子文學思想;四、先秦儒家文學思想及其影響儒家的文學思想儒家文学思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艺思想, 其内容主要是关注文艺的根本性质、文艺的 社会功能和作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问题 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以孔子、孟子的文艺 观为代表,此外,还有荀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學思想孔子的文论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 重点,是谈论文艺和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的 关系孔子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 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 也能很好地服务他这种文艺思想,被儒家 后学们概括发挥成“诗教”说:“孔子曰:‘入 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 教也’”这种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对 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影响至深,可以说 一直波及到今天在“詩教”的核心思想指導下, 孔子對以詩歌為主的文學非常重視,提出了一系列 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觀點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⑴ “兴观群怨”說:所谓“兴”,是指诗能引起人的艺术想象, 能振奋人的志意;“观”,是指诗能让人看出政 治的得失,社会的美丑,民风的好坏;“群”, 是指诗能使人互相砥砺,互相启发,沟通思想 ,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怨”,是指诗能批评 时弊,讽刺丑恶所以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是从理论上概括出的诗所具有的四种社会作用 ,即:感染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讽刺 作用(2) “思无邪”說: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論語·為政》(2)“思无邪”說郑玄、刘勰把“思”字解为思想陈奂《诗毛氏 传疏》训“思”为语助词思”字作思想讲也好 ,作语助词讲也好,都不能改变孔子这句话是 指思想内容雅正而言这个基本事实孔子用这 样三个字来概括评价全部《诗经》,足见其评 价诗(推而广之包括乐、舞)的标准,是把思 想性放在首位的有人批评孔子,说用“思无邪 ”来概括《诗经》,是与《诗经》的实际情况不 相符的因为《诗经》里有不少爱情诗,还有 不少怨刺诗这是以今代古孔子并不是禁欲 主义者也不是像有些人所指斥他的那样,是 奴隶主的忠实卫道者因而他并不认为那些爱 情诗和怨刺诗是不好的作品。

      2) “思无邪”說:他的仁政思想,他的“苛政猛于虎”的惊叹, 和《诗经》中的怨刺诗应当说是相通的正 因为他总是把思想性放在首位,把内容放在 首位,所以他才又说了“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样一些 类似的话就孔子的这个批评的思想或政治 标准说,尺度还是相当宽泛的另外,由这 个批评标准也可推论出,孔子对诗歌(也包 括乐、舞在内)创作的要求,也是把思想内 容放在首位的他的“有德者必有言”的见解 和“辞,达而已”的主张,正是这个观点的阐 释(3)“文质彬彬”說:“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3)“文质彬彬”說 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虽然是论人, 但也间接而明显地表达了孔子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 者关系的看法思无邪”的思想,是在评价《诗经》 的思想内容,也是阐明思想内容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 性但孔子并不一味强调思想内容,而是认为形式也 很重要,也决不可少。

      有了好的内容,假若没有好的 形式来表现它,那也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所以他说:“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亦可为成人矣要求好的内容(仁义智 勇等)应当配以好的形式(礼乐)至于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的名言,就更直接地表明文学的形式对于 文学的内容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价值,表明孔子是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论者孔子还曾提出过“情欲信,辞欲 巧”的看法,这不仅是要求文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 且是要求“真”与“美”的统一4)“中和之美”說孔子在《八佾》篇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曰:“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言其和也这就是提倡、赞扬中和之美 孔子的“中和之美”,并不是单指文艺的思想内容而 言而是要求构成一个艺术品的诸因素和谐地统一 在这个艺术品的整体内,任何一个因素不要有“过” 与“不及”的毛病这是孔子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过犹不及”《 先进》等),在他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上的反映 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中和之美”说, 可以视为“文质彬彬”说的具体化从美学思想上说 ,“文质彬彬”说,又可以说是“中和之美”说的一种 美学要求。

      (5) “尽善尽美”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論語·八佾》(5)“盡美盡善”說 《说文》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 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可知美、善二词,古为同 意但孔子这里使用的美、善二词,显然不是同一个 意思美”,大概是就形式和艺术性讲的;“善”,大 概是就内容和思想性讲的因为《韶》、《武》,既 是乐,又是舞,也是诗那末美,指乐曲和歌词的悦 耳动听,以及舞姿的优美乐见,就比较合乎逻辑善 ,指诗、乐、舞的思想内容雅正,也不至于是妄断 用今天的话说,美是指艺术性高,善是指思想性强 “尽美”,是说艺术性极高;“尽善”,是说思想性极强 孔子一贯倡导、尊奉仁义礼让,而古代传说,尧禅 让舜,这自然要被孔子和儒家学派视为“至德”相形之下,武王伐纣而得天下,在孔子心目中就要稍 逊一筹孔子称颂《韶》“尽善”,叹惜《武》“未尽 善”,可能就是指此而言所以孔安国说,《韶》是“ 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武》是“武王乐 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这些话恐怕是符合 孔子的思想的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 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在鲁观乐,见舞《韶筲》( 亦称《大韶》、《大磬》,简称《韶》),叹为观止 ,惊乎:“德至矣哉!”正可作为孔子后来赞叹其“至 善”的有力左证。

      孔子的“尽美尽善”说,表明孔子的 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不仅要求文学艺术要美,要善 ,而且要求要“尽美”、“尽善”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 的高度统一因此,“尽美尽善”说,可以视为“文质 彬彬”说和“中和之美”说的最高境界、最高标准5)“尽善尽美”說总之,孔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早期 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形成中,具有开创和奠基 的性质他对文学艺术(主要是诗、乐、舞)外部 规律的阐述,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现实的 关系,文艺与教化的关系,是颇为精辟的;对文学 内部规律的阐述,主要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 看法,也是正确的所以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和美学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 和美学思想,大体是在孔子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这 个始基之上向前发展的孔子的文學思想關於“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禮記·經解》引孔子的話說:“其為人也溫柔敦 厚,詩教也他這句話有可能出於後代儒生們的依 託,但它基本上符合孔子的文學批評原則孔子曾經 講過:“《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 份》)其意思是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至於毫 無節制,悲哀而不至於傷害身心孔子在這裏提出了 “中庸之道”的哲學理論。

      這種“中庸之道”的理論是產 生在“溫柔敦厚”理論的基礎之上的溫柔敦厚”既是 儒家的政治道德標準,又是儒家的詩教理論孔子日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 教也 對於孔子的“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孔穎達曾 在《毛詩正義》裏注日: 溫,謂顏溫潤,柔,謂性情柔和《詩》依違 諷諫,不指切事物,敵雲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其實,“《詩》主敦厚,若不節之,則失在愚 ”這是“思無邪”思想的引伸和發揮朱熹曾在《詩集 傳》裏日: 詩者,人心之感於物而彤于言之餘也心之所 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彤有是非惟聖人在上.別其 所惑者無不正而其言者足以教……關於“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不论是“温柔敦厚”还是“思无邪,都是强 调“诗不失愚”的所谓“诗不失愚”,就是要 求诗歌不要过激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和之 美的文学批评标准它是建立在中庸之道的哲 学基础之上的关于“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 不可忽略的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比較保守 的這也必然反映到他的文學思想和美學思想上 他極贊西周的禮樂,“樂則《韶》、《舞》”,嘆 惜它們的崩壞,“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 也。

      《陽貨》)他維護的往往是舊事物,舊傳 統他的理論的主導面,是為貴族統治服務的這 是他的文學思想和美學思想賴以產生的階級根源, 也是他的文學思想和美學思想中的消極落後方面 我們應當批判它,剔除它但是他闡述的文學藝術 的一般規律的理論,卻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是值得 我們很好地研究與繼承的二、孟子的文學思想孟子在文學理論批評上的主要貢獻,是 提出了文學鑒賞、文學批評的兩個原則和方 法,這就是著名的“以意逆志”說和“知人論世 ”說⑴ “以意逆志”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孟子·萬章上》⑴ “以意逆志”說 孟子在文學理論上的貢獻主要是提出了“以意逆 志”說的批評方法這方法影響很大他說:“不以文 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我們認 為,這裏的“文”指文字或文采;“辭”指言辭、辭句; “志”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圖孟子在這裏要求讀詩或解 說詩的人,不要拘泥于文學作品中的個別字句的表面 意義,而應當根據全篇去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去體 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孟子這段話對如何正確理解文學 作品的內容提出了比較好的理解,並且也用這種方法 對《詩經·小雅·北山》一詩的主題的理解也是完全正 確的。

      孟子認為,拘泥於作品的個別字句,把作品解 得太死、太實,反而不能抓住作品的真正含義他主 張要在對全篇作品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去分析作者的 寫作意圖⑵ “知人論世”說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 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 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 士為未足,又尚(上)論古之人,頌其詩, 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萬章下》⑵ “知人論世”說 孟子的“知人論世”說就是對要瞭解的作者的文 學作品,就要求也要對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寫作作品 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認識孟子這段話本來是講交 朋友,而不是講文學批評的但是他在談交朋友的 過程中,涉及到了“頌詩閱讀”和“知人論世”的關係 問題,也就涉及到了文學批評的方法問題了孟子 關於“小弁”和《凱風》兩首詩的討論,就是運用了 這種知人論世的方法他能夠根據兩首詩的不同背 景對兩首詩做出不同分析,其結論是正確的所以 知人論世的方法如果運用得好,確實是文藝批評中 的一個好辦法,能夠聯繫作品的時代和作家的思想 來比較科學地分析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意義(3)“知言養氣”說  “我知言(善於把握他人的言論),我 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醜上》 “知言”是指辨別言辭的能力,他能判斷譬言、淫言 、邪言、遁言四種不正當言辭的錯誤實質之所在所謂 “養氣”是指人的一種道德修養功夫,孟子所說的“養吾 浩然之氣”是要有一種正氣凜然的精神狀態,他需要長 期堅持正義活動,長期 進行艱苦的道德修養,才能達 到至大至剛它表現出了孟子關於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