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知名作家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两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1480401
  • 上传时间:2018-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永久的精神财富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颜 晓峰“5·12”渐行渐远,特大地震不可能 频繁发生,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 建设发展将成为主要关注如何把在生死 搏斗、艰险考验、爱心涌流、全民动员中 激发的抗震救灾精神,持久地延续下去, 长期地发挥作用,成为永恒的民族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公民道德建 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种精神要使之长存,就要让它成为 牢固的集体意识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 的生命财产损失,给无数人留下了心理创 伤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一方面要尽可能 地让人们走出悲伤,像“芭蕾女孩”李月 那样积极面对人生;一方面又不能有意无 意地忽略、遗忘这段激动人心、催人泪下 的历史,而是从中汲取真诚、善良、美好、 奋进的精神,作为民族永远缅怀的记忆一种精神的延续与继承,是与对这种 精神的感悟和研究密切相关的感悟的越 透,研究的越深,这种精神的价值就展现 得越为充分,也就能够得到更加自觉和有 效的传承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宝库 中的又一座富矿,对它的发现和发掘还有 待深化一种精神能否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种精神自身的生命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 因而也是具有永久性的精神。

      抗震救灾精 神是典型性与普及性的统一虽然震前震 后难以遇到山崩地裂、巨石滚滚、危湖悬 顶的场境,但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无数 舍己救人、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动人事 迹,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遇到,同样应 当做到一种精神只有化为人的价值观念和行 为方式,进入实践、进入生活,才能根深叶茂、代代相传精神是实践的升华与概 括,它还必须回归社会心理、回归社会实 践,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成为大众的普 遍行为,从而造就精神延续的“社会场” 伟大的精神时代的强音四川省汶川县委书记 王斌汶川素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 之称,这里曾经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景 色秀美,享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 绣之乡”之美誉正当全县人民团结一心, 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生态、精农业、强 工业、兴旅游、扬文化、建和谐”的总体 思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5·12”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打破了汶川的详和和宁静地震致使全县 13 个乡镇、118 个行政 村全部受灾,近 15 万群众受灾,损坏房屋 30 余万间,损毁房屋 20 余万间,276 户工矿 企业被毁,10 万余群众无家可居,全县交通、电力、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 完全中断,曾经的美好家园几乎在一瞬间 摧毁,处于震中的映秀镇更是被夷为平地。

      截至 8 月 4 日,全县因地震死亡 15941 人,失 踪 7595 人,受伤 34583 人,直接经济损 失达 642 亿元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干 部、各族群众不等不靠、团结互助,自强 不息,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 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谱 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英雄赞 歌汶川抗震救灾实践,是一次国家力量 的检验,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振,一曲 时代强音的共鸣!惨烈的天灾,在给汶川 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再次让伟大的民族 精神集中迸发、凝聚升华地震灾害既让 我们看到天崩地裂、山河破碎,也见证了 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我们既痛惜家园毁 灭、同胞遇难,也赞叹坚强不屈、友爱互 助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召下,全县人民团结 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一定能克服重重困 难,重建和谐、文明、美好新汶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