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神鸟》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c.docx
8页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神鸟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1 神鸟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所以课前预习——把课文读通读顺显得非常重要从整体入手,先了解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大故事,弄清楚这个大故事中有几个小故事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感悟这几个小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励、点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认识“伶、俐、婉、贼、澈、淙、袱”等 7 个生字;会写“伶、俐、婉、唉、傍、贼、吩、咐、燥、澈、袱、蛇、救”等 13 个生字; 掌握“婉转、伶俐、唉声叹气、傍晚、吩咐、口干舌燥、清澈、包袱、毒蛇、搭救”等词语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会用它造句4. 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52. 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1. 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一边听一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展示课件第三屏)你知道这是反映的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2. 简介蒙古族展示课件第四屏)3. 现在我要带大家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一只会说话的鸟,跟我来吧——齐读课题“神鸟”,你有什么想要问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它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2)教师进行再强调伶”(líng)是后鼻音,“淙”(cóng)“贼”(zéi)和“燥”(zào)是平舌音;多音字“唉”(āi ái),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并分别组词。
3)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展示课件第五屏),集体读一读3. 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过渡:那么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你能给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吗?(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2.了解课文结构激趣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更好的进入情境打下基础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加深对蒙古族的了解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带着问题初读,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之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既了解了本课的写法,又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为,每个孩子在阅读中都会有独到的理解和 感悟,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个性探究所得1)本文是大故事中有小故事,你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2)反馈交流:保证了情节的完整,让人一口气想读完故事; 感觉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条理更加清楚四、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了解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既保证了情节的完整,又使内容更加丰富那么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新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一)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二)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生字吗?书空听写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一)指名读 1~3 自然段,思考: 1.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2.“伶俐”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聪明伶俐?3.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二)小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 )活动2. 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3.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4.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三)默读 5~16 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课件第六屏的步骤一至步骤四)自学提示:1.读相关段落,互相交流,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反馈:(1)两人有约定;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既……也”说一句话2)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3)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3. 画出 3 个小故事中的人物、动物,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4. 再读课文 5~16 自然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心愿?是怎样表达的?(1)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温故而知新用复习的方式引入课文,可巩固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同时重述课文内容,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中渗透自己的想象,更能感受到神鸟的聪明伶俐此处出示课件比较直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主学习这个自学环节充 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 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 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 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2) 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3) 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4)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四)学习课文第十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十七自然段,思考: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2. 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学生先总结,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展示课件第七屏)(1)人们捉不到它;(2)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3) 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知道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中,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中,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会用联系上下(4) 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文的方法思考问题,学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3. 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 或劝诫4.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四、布置作业1.完成造句2.积累词语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自拟题目会归纳和总结,学会读书通过和文本的对 话,充分发挥主体精 神,达到情感的升华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梳理、总结,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作者的表达情感的形式作业设计注重积累和拓展,体现了教学的弹性对文中的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富有创意的精神产品,达下噼啪拔节,禾苗在你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②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到“美”的语言,“美” 的表达。
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在读、背中积累了诗句,在读懂中理解了诗句,在情境中运用了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小学生必背的 75 首古诗只是其中沧海一粟通过这 75 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语言诗化起来,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美 2.课后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7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 瀑布语文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 文:2 瀑布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两点: 1. 创设情境,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 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 乃至熟读成诵,从而获得语感,内化为特有的语言心智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 会认“叠、比、喻、伟、屏”5 个字,会写“叠、滩、般”等 8 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1.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 2. 从诗歌美美的语言中,感受瀑布的雄伟与壮观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把看到的和听到的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2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的 《望庐山瀑布》吗?我们一起来背背从诗中你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也是先让学生背《望庐山瀑布》,瀑布,作者是现代诗人叶圣陶再通过《瀑布》的配乐朗诵,(二)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写课题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注意写“瀑”字,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是像一朵溅起的水花的画面概貌,自然地进入情板书课题:瀑布境,拉近与大自然、与瀑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的距离,愉快地开始与文本(一)过渡:叶圣陶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对话。
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教师放《瀑布》的配乐,教师朗诵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多么美的小诗啊!同学们想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通过初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