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非普通意义的搭配.docx
4页论非普通意义的搭配 自然语言是和人工语言相对应的一个语用学术语,通常是指一种自然伴随文化发展而演进的语言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作为使用群体最多的一种自然语言,汉语的书面语在表述本族语的时候,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于指谓性与交际性有机统一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形态,具有与他民族语言迥然不同的逻辑特质这种语用学意义上的逻辑特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非普通意义的搭配从语法的角度讲,所谓的非普通意义的搭配,是指在词与词或词与短语等组合成句的配置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有悖常规的特殊语法现象,即在一定的语境条件允许之下的搭配由这种搭配所产生出来的意义,习惯上称作语言的非普通意义的表述如果从逻辑学的角度去探究,汉语的这种语言现象是不符合语法规律和逻辑事理的但从人类的思维属性看,又有它合理的一面,是一种文化心态的特殊表述,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因为汉语有了这种非普通意义的搭配,才使得我们民族共同语彰显出蓬勃的表现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语用上看,非普通意义的搭配,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一种常态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有效补充,它只是偶然地出现在一些临时性、非正式的结构之中这是因为,语句的配置意义是随同配置而发生,同时又是依附于配置的。
如果配置相同,即使不同的成分也可以产生相同的配置意义配置不同,就是相同的成分,也会有不同的配置意义出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非普通意义的搭配,是汉语语用的一种特殊逻辑特质在具体的语用场合,非普通意义的搭配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并且不同的方式、手段的运用,也具有不同的作用,体现着语言形象的色彩意义移就 又称词语移用,指的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时,把属于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一种消极修辞方式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翔”,本是鸟类盘旋地飞移用到鱼游动的场合,形象地再现了湖光山色、水天相连的美景,给人以新颖之感,从而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移就还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如: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孔乙己》)“走”,本来是“脚”的动作行为,但用在了孔乙己的“手”上,形象地展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体现了作者语用的震撼力蒙太奇 法语音译词,原是建筑学用语,指拼装后用于电影制作,有剪辑、组合之意这里,我们借用这个外来术语,指谓的则是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名词意象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九个名词连用配置,构成了一幅形象而又对比鲜明的画面,恰似一帧泼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力量。
比拟 借助想象力,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积极修辞方式比拟修辞格的使用,能够造成一种气氛,给人以新奇之感,从而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如:阿Q飘飘然飞了一通,蹩回土谷祠《阿Q正传》)“飞”,本是禽类的行为这里用来描写阿Q酒后宣布自己革命时的动作,除了能够准确再现其心理外,还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非逻辑关联的词语排列 在语用上,汉语普通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时,语用的缺乏和不足思维先于语言,也优于语言,因而在具体的场合,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可避免地便出现了这种非普通意义搭配的现象这种搭配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残存如: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药》)“运气”,本是名词,常常作主语或宾语这里,却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从语法上讲,自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者通过刽子手康大叔这段缺乏逻辑性的自我表白,形象地揭示了其灵魂的丑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非普通意义的搭配,就是通过一定的语法结构的外在表现形态,体现出来的汉语语用的逻辑特质因此,这种语用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是逻辑要素和语法因素达成一致的过程。
其中,二者的不协调之处,通过汉语语用的作用,将说话人的意思完整、清晰地体现在书面语上在这种逻辑特质中,焕发出汉语迷人的光彩霍文博,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