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城塌陷灾害防治的探讨.doc
5页关于煤城塌陷灾害防治的探讨七台河市塌陷与治理研究所 纪万斌一、 城塌陷灾害及其危害1、 煤城塌陷灾害状况七台河矿区自1958年开采至今已有43年煤炭生产的历史,全部生产矿井占地面积为 289.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66%由于矿山煤炭资源的开采,引起地面下沉面积达 185平方公里,严重塌陷下沉面积116平方公里由于塌陷,新兴区平均下沉深度达3米左 右(以1958年建矿时地面标高为准),全区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中,受塌陷危害的建筑面 积达94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4.9%,其中:居民住宅535万平方米,287个单位的用房 294万平方米居住在塌陷区上的人口 153459人,占全区人口的69.1%,占全市人口的33.9% 雨季一到,地面积水无法排出,广大居民区浸泡在水里,全区五条主干路因塌陷下沉需年年 修复,自来水管道因塌陷而断裂,塌陷致使部分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农田荒芜,处于减产、 绝产的地步塌陷灾害给七台河市人民造成的灾难深重,老城区曾一度出现“吃水难、行路 难、入厕难、住房难、就医难、购物难”等一系列问题2、 塌陷灾害危害概括地说,采矿塌陷灾害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地下资源及其开采环境, 甚至造成资源枯竭;二是损毁矿区地面构筑物,致使城市功能失调;三是污染地面水源,导 致用水危机;四是毁坏土地,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有效利用面积减少;五是威胁生物生存, 甚至造成物种灭绝;六是破坏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损毁人文、自然景观;七是次生出其它 灾害,如因塌陷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等。
二、 煤城塌陷灾害研究采煤塌陷灾害对七台河市矿区危害之严重,给该市社会经济造成 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之巨大不容忽视,矿区塌陷治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解决塌陷区 治理中存在问题,七台河市在塌陷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走上科学防治道路1、塌陷灾害治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矿区破坏严重、治理改造基数大、资金短缺据1990年对全面搬迁七台河塌陷重灾区(新兴区)进行规划设计,当时搬迁建筑面积 为212.5万平方的塌陷危房,预算金额达12.799亿元七台河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建设经历了“三次搬迁、两次选址”,加之由于七台河市 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单一,近年来,又受煤炭市场影响,城市社会经济近乎瘫痪,本身财 力就不足,而今治理塌陷需如此巨资,困难重重2 )塌陷灾害缺乏科学研究,治了塌、补了洼在塌陷灾害治理改造过程中,我国没有基础理论和成型经验可借鉴,只好采取“三就四 维”的方法,结果出现了塌陷治理的反复,修了塌、补了洼,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塌陷问题不仅仅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而且还有逐渐蔓延的趋势3)城区建设改造无综合规划,结果是边建国塌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以供应国家为主,缺乏调研,在“有水快流”思想的指导下,煤炭生 产盲目拍板、仓促上马,造成资源开采无规划:围井建房,城市建设无综合规划;塌陷治理 无整体方案,城市建设改造已经经历“三次搬迁、两次选址”。
9 0年后,塌陷区改造过程中, 城市建设规划滞后,出现“头痛医头、肢痛医脚”的局面,新建矿区地面建筑不断,出现边建 设、边塌陷的局面4 )塌陷灾害仍在扩展、蔓延,随着采煤工艺的改进,1 9 9 4年以来,七台河市年 产原煤达到1 5 0 0余万吨,按照每万吨煤塌陷0.2公顷土地(浅煤层开采塌陷土地可达0.5 公顷)计算,则七台河市每年因煤炭开采塌陷面积按300公顷的速度递增而且,煤炭开采 强度逐年加强,开采范围不断扩大,由东部向西部扩展,塌陷不断蔓延5)资源开采和灾害防治立法不完善,非法开采加剧灾害危害,塌陷治理混乱城市采煤工业主要有国家统配煤矿、地方煤矿和集体企业煤矿由于资源开采法规不完 善、管理滞后,小型煤矿遍地开花,浅部开采加速塌陷进程而且,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 法规、塌陷区治理改造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造成城市塌陷治理混乱的局面2、塌陷灾害的成因、特点煤城塌陷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点: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塌陷的产生主要是 人为开采造成地下形成采空空间产生,因此,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是内因;在人为开采形 成采空空间后,在自然力作用下产生沉降变形,形成塌陷,反馈给地面,造成环境破坏,所 以自然因素是非主导因素,是外因。
煤炭城市塌陷灾害受煤炭资源分布、储量、开采强度、沉降过程、社会需求、经济活动 等综合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1 )地域分布的规律性;(2 )塌陷发生的周期性和不可逆性;(3 )塌陷产生的强 烈社会性;(4 )经济活动相关性;(5 )灾害影响的扩展性;(6 )城市灾害的链源性煤城塌陷灾害的防治是项宠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又要在社会科学 领域研究;既涉及到国家利益,有涉及到集体和个人利益;既要考虑当前问题,又要着眼于 长远因此,塌陷灾害的防治要从灾区的具体实际出发,走综合研究、防治结合、联合防治 的道路1、综合勘测、规划先行七台河采煤塌陷造成的恶果之所以比其它煤城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开采 和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塌陷区治理改造中,我们把科学规划放 在首位根据矿产资源综合勘测资料,评价、预测其开采台能造成的地面塌陷灾害及其对资 源本身造成的危害程度,规划资源开采,规划城市建设,以确何资源的科学开采和塌陷灾害 的有效预防确定了“富规划、穷建设,五十年不落后”的塌陷区建设搬迁改造指导思想,对 老区和拟搬迁小区进行了全面论证和综合规划,确保了塌陷区科学改造、有序进行。
2、 加强政策研究、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塌陷区治理工作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当然,七台河采煤塌陷是由于采煤企业生产造 成的,那么治理塌陷所需的资金就应该由采煤企业承担一部分,对社会予以塌陷补偿为此, 七台河市积极向国家申请塌陷补偿资金政策,并于1 9 9 0年得到批复,采取对采煤企业“吨 煤征收3元”用于治理塌陷的专项资金政策,同时,采取政府征收、管理,保证塌陷治理专 项资金政策的落实塌陷治理补偿资金有限,远满足不了当前治理改造需要,为了多方筹集治理改造资金, 建立了七台河塌陷治理基金会,吸收采煤企业为会员,宣传引导、做思想工作,使采煤企业 自觉对治理塌陷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变被动的、受人督促的治理塌陷为积极主动的治 理塌陷几年来,通过国有帮一点,政府筹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共筹集 一点的办法,共筹集塌陷区搬迁改造资金近2亿元,为塌陷区治理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制定防治立法,增强法律约束煤城塌陷区的改造与治理是一项新生事物,无论是动迁安置,还是塌陷费的收缴及使用, 都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为了有效治理改造塌陷我,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必须建全塌 陷区治理改造政策、法规、增强法律约束,以保证塌陷区治理改造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为此,我们进行了塌陷防治立法的研究。
首先,在动迁安置方面,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七台河市采煤塌陷区房屋动迁安置管理暂 行规定》、《七台河市城市建设动迁实施办法》等法规及一整套监督措施其次,为了保证塌陷补偿费收缴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出台了《七台河塌陷补偿费收 缴暂行规定》、《关于对收缴补偿费的几点说明》第三,七台河市政府加大控制非法开采的执法力度,确保资源规划开采加强塌陷区建 设规划研究,陆续出台了《七台河塌陷区建设综合开发管理暂行办法》、《七台河市塌陷区 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使塌陷区建设搬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纳入了 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实践证明动迁安置要靠法制,动迁费的收缴与使用也要依靠法制,只有依靠法制保障,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赋予塌陷区特殊的政策效应,使煤炭城的塌陷与治理取得最佳效 果4、深入研究、科学治理塌陷1 9 9 0年七台河市成立塌陷区建设搬迁办公室,开始了塌陷区的治理改造工作,由于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结果是修了塌、补了洼,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塌陷问题没 有得到有效治理,而且,还有逐渐蔓延的趋势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近使我们对塌陷灾害进 行研究,要从传统的治理塌陷搬改造的老路子中走出来,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把科学技术 引进治塌中来。
于是,我市组织科研人员阅览了大量国内外出版的灾害书籍,走访了全国各 类灾害研究机构,发现当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还没有把塌陷作为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许多灾 害研究机构也根本没有塌陷的专门研究机构,对抗塌陷技术研究也仅限于采矿行业,缺少塌 陷灾害方面的基础理论鉴于此,我们首先联合国有关科研单位,成立了“采煤塌陷与治理 研究所”,奠定组织基础;然后,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从宏观决策、 城市建设管理和塌陷基础理论及抗塌陷工程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经过1 0年来的研究与 实践,我们打破了以往塌陷灾害治理局限于自然科学的界限,确定塌陷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拓宽研究领域,使塌陷研究与防治走上正轨并先后编撰出 版《塌陷学概论》、《塌陷与生态》、《塌陷与灾害》、《塌陷与建筑》、《工程塌陷与治 理》、《塌陷与国民经济发展》等著作1 1部,撰写学术论文百余篇,形成了塌陷学基础理 论有了理论指导,我们又针对采矿区塌陷治理改造具体实际需要,深入进行抗塌陷应用技 术研究,研究出塌陷区生物工程技术、抗塌陷建筑、抗塌陷自来水管线浅埋技术、抗塌陷多 层楼房建筑等抗塌陷应用技术成果1 3项。
并且,在塌陷区治理改造中我们以塌陷基础理论 为指导,应用塌陷防治技术,建设改造塌陷区仅投入2亿元就完成了原塌陷区全面规划建 设规划建设改造工作量的3 0 %,初步缓解了塌陷区“行路难”、“入学难”、“购物难”等难题, 节约资金达1.8亿元四、塌陷灾害防治研究的几点体会七台河市在塌陷区治理改造的1 1年中不断研究、探索,科学治理塌陷成效显著,下面 我就塌陷灾害的防治与研究谈几点体会:第一、重视防治技术研究、加大科研投入七台河市十年来的塌陷灾害防治实践证明,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塌陷灾害的有效治 理,塌陷灾害防治必须依靠科学,必须科学研究塌陷,加大科技投入但是,由于我国对塌陷灾害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比较晚,还没有塌陷灾害防治研究的专 项资金,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大难题,也是我们进行塌陷灾害防治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联合攻关,呼吁政府关注塌陷灾害,设立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增加塌陷灾害 的防治研究的资金投入,这是塌陷灾害能否得到有效防治的关键问题第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协调管理塌陷灾害防治塌陷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宠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没有各 个方面防治条件协调统一就没有塌陷灾害的有效防治,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管理塌陷区的建设改造,是塌陷灾害防治的重要保障。
第三、要从地方具体实际出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建立灾害防治的新路了我国遭受塌陷灾害的城区的众多,类似于煤城七台河市,多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而 且随着资源开采,历史欠赃逐年增长加之矿产资源多为初产品,本身附加值低,矿区经济 相对落后,灾害防治依赖于国家拨款但是,我国综合国力有限,短期内无力承担,而灾区 治理又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跳出国家全额投资的圈子,根据地方实际研 究灾害防治发七台河市采取国家投资和政策带动、地方集资防治主动、采矿企业出资法定、 开发建设推动的办法,摸索出一条联合防治塌陷新路子,有力地推动塌陷区的治理改造第四、必须从源头抓起,预防和控制灾害发生及蔓延采矿塌陷灾害缘于资源开采,因此,塌陷灾害的防治必须从资源开采这一源头来抓,控 制城市建设,降低灾害危害一是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确定资源可采程度,作好资 源近期和远景开采规划;二是建立塌陷灾害网络系统,确定灾害确切地点、影响范围,预测 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等状况;三是强化管理塌陷区建设,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