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山学校2015-2016学年度2月历史同步练习.pdf
10页1 微山一中学校2015-2016 学年度 1 月考前演练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道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1.表 1 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 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 .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D .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3. 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 B. 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C. 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农产品的商品化日益明显4. 出清末思想家严复在谈到牛顿力学时说:“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
这一评价直接揭示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①引导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②促成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飞跃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④实现了对近代物理学框架的突破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 值百抽五 )比现有的帝国税率( 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 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6. 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2 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 / 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 /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 / 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 /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文明冲突,文明史观/ 侵略战争7.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8.1909 年 2 月 6 日,清廷颁布诏谕,禁止蓄养买卖奴婢,历经两千余年的奴婢制度终告结束此次废奴诏谕规定,“凡从前旗下家奴”,“概听赎身,放出为民”,“其经放出及无力赎身者,以雇工人论”清廷的废奴举措( ) A.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B .推动了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群众基础D .是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之举9.1902 年 2 月 1 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10.1911 年 11 月 20 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1.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暂时放弃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 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已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3 12.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粱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目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粱漱溟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13.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反映了()A.敌后战场的抗战作风顽强B.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形成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两个重要目标,即“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15. 毛泽东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
毛泽东此番言论()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 B .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C.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6. 罗马共和国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自然已规定那些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却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材料表明,西塞罗()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公正的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 D.将雅典声誉受损归因于其民主政治17. 下图为 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关于其解读不准确的是()4 A.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商品输出成为掠夺财富的主要手段 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 下面的表格是对美国一些大科学家所作的调查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 对神的信仰 ( 年份 ) 1914 1933 1998 个人相信 (%) 27.7 15 7.0 个人不相信 (%) 52.7 68 72.2 怀疑或不可知 (%) 20.9 17 20.8 A.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神的存在 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19.1928 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 ,到了1933 年已降至0.5% ,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 下降到20% ,零售商业则从24% 下降到零。
这表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20.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都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B .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21. 法国外交部长提出建立一个小规模试验厂, 将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做到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对此做法认识有误的是()A.目的是消除战争的根源 B .为此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C.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D .拉开了欧洲联合的序幕22. 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5 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 .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 .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23. 右图是一副名为“眼疾”的时政漫画,站着的眼科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回答:我看不见。
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该漫画主要()A.讽刺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 B.反映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C.说明了美国对中国敌视政策的破产 D .强调了美国已陷入国共内战的泥潭24.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 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C.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2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B.18 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6 C.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D.19 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 道小题 ,第 26 题 2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7 题 14 分,共 50 分)26.(22 分)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1 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 材料二(2) 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8 分 ) 材料三(3)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台)(9 分) 27.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 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7 致本世纪初(注:20 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