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向度保暖服装设计初探.doc
4页产品向度保暖服装设计初探 摘要:如何将冬季穿着的保暖服装作为产品来考量,其防寒功能、材料本钱和开展方向是保暖服装从业者必须深化考虑的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保暖服装的设计趋势 关键词:产品向度;服装设计;保暖防寒功能;保暖材料 作为人类的“第二张皮肤〞,服装从诞生之初,就既注重功能性,也注重艺术性作为消费品概念层面的服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市场、本钱、效益是应考虑的首要因素,而艺术、风格、质量、环保等因素那么效劳于产品的效益实现服装产品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载体,是日常起居的消费品[1]作为消费品,服装产品的设计应突出商业的人性化、合理性和群众性 1保暖服装防寒功能设计 作为商业化产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装的保暖防寒功能对于冬季穿着的服装,其保暖原理实际上就是降低导热率,减少热对流,或者采用具有热辐射的材料降低导热率,就要使保暖服装的防寒功能最大化,需要寻找到导热率最低的服装材料而在棉、丝、羊毛等服装材料,以及空气、水、木板等材料中,空气的导热率最低,并且重量也最轻因此,使空气成为服装材料并且不流失,也就是通过使服装内蕴含不流动的空气,是使服装保暖的重要手段。
减少热对流,那么要使服装材料内部的空气不流动,即使服装材料拥有静止的空气常见的有羽绒服等使用蓬松的絮料填充的衣物,还有一些本身含气率比较高的服装面料,如毛皮、毛线织物等近年来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空气棉,也叫空气层面料,其保有空气的效果也比较好空气棉的构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涤氨纶和涤棉氨纶,通常为三层织物构造,中间一层采用蓬松性好、弹性好的填充纱,以形成静止空气层,起到保暖效果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具有热辐射功能的材料,如具有红外功能的服装面料这种面料能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吸收并发射回人体远红外线,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保暖的作用目前这种材料主要有内衣﹑垫子等具有保健作用的服装产品,尚未在普通保暖服装中大范围推广 2保暖服装面辅料本钱 从服装材料的保暖需求来看,合理运用空气保暖是非常有效且低本钱的手段因此,本钱低廉、含气量高的絮料,和既防水又透气的面料,是对设计制作保暖服装产品的要求之一2.1絮料絮料主要指利用填充材料自身构造或外形特征,彼此之间互相支撑,或者借助物理化学手段使材料彼此粘连,最终形成比较蓬松的构造,同时保证内部一定的填充密度以便形成相对固定的静止空气网,使材料到达御寒保暖的作用。
[2]通常,絮料是作为填充物,填充于里外两层材料缝合而成的夹层里,起到保持静止空气的作用常用来填充保暖服装的絮料,有天然保暖絮料、合成保暖絮料和混合型保暖絮料三种其中,羊毛、棉、羽绒都是常用的天然保暖絮料,而涤纶、丙纶和腈纶那么是合成保暖絮料絮料的保暖成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絮料纤维本身的含气量和导热系数外,还受到絮料填充密度、絮料纤度、絮料干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一,絮料填充密度过大那么所含空气越少,保暖性会降低;填充密度过小,那么其中所含空气易形成对流,保暖性也会降低经研究,絮料体积密度为0.032~0.08g/cm3,保暖性最正确其二,絮料纤度越小,纤维也就越细,那么同样重量的纤维数目就越多,外表积就越大,其吸附空气的才能也就越强,保暖性就越好;但纤度过细那么被挤压后不易恢复成蓬松状态因此,所选用纤维的纤度在1.5~6D之间其三,絮料干湿度对其保暖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湿度越大,保暖性越差[3]2.2面料从减少热对流角度考虑,保暖服装面料要可以起到隔离环境冷空气、保持衣服内空气静止的作用因此,保暖服装面料应选择质地较为严密厚实、导热系数小的材质,或通过增加涂层来加强保温、防风的效果。
3保暖服装的开展趋势 保暖服装为了保证防寒保暖的功能性,相对其他服装一般较为厚重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追求美丽和时尚成为对保暖服装的新的需求3.1体量更为轻薄保暖服装的开展和其他服装开展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其开展方向也不断变化,同时也受到服装面料、絮料等技术程度的约束体量轻薄的保暖服装不仅在外形上有了改变,而且也使着装习惯发生了变化因为轻薄,多件服装的搭配成为可能,颜色、面料的混搭也变得更容易实现;因为轻薄,可以叠穿或单穿,就可以适应更多的季节,更广泛的温度变化3.2构造更为多样从保暖服装开展趋势来看,构造设计上的变化更为多样,不仅仅满足穿着者的保暖性要求,更加注重人体造型的美感塑造多样化的廓形服装的外轮廓线是影响服装整体变化和视觉印象的关键,其变化是款式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服装廓形的视觉构成除了由外轮廓构成的外轮廓线,服装的量感也是重要的因素保暖服装因为较厚,具有体积感,因此也比较容易塑造出立体效果,较容易塑造出多样化的服装廓形实现多样化的搭配服装部件可脱卸,在功能上实现一衣多穿较为多见的如衣袖可拆卸,将普通外套变为马甲,适应室内外温度的差异;还可以将下摆变为可拆卸部分,实现长、短款之间的自由切换;甚至还可以将整件服装重新组装,变成背包。
3.3色彩更为明快保暖服装的颜色设计,从沉闷、低调的黑色、灰色、墨绿、酱紫,到如今更加明快、鲜亮的浅粉、姜黄、荧光绿等,这也与人们穿衣的主要诉求产生变化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进步,人们不再把耐脏、耐穿作为挑选衣服颜色的首选,人们更加注重时尚感和搭配3.4设计更为多元随着消费程度的进步和消费群体多元化的消费诉求,随着服装面辅料的开展和服装消费工艺的进步,修身款式、个性款式等各种多元化的设计成为可能,设计师在设计保暖服装时有更多的空间 4结语 效劳于冬季的保暖服装,其保暖防寒的功能、服装面辅料的本钱,以及对消费者心态的迎合等方面,都需要满足保暖服装产品向度的需求它的设计不仅要实现经济目的,也要满足消费者的舒适要求和美观要求因此,保暖服装的设计语言在趋向功能化、理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艺术化和人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江波,杨小明.新现代主义服饰文化中的四个向度[J].纺织科技进展,2022〔02〕:51-60. [2]赵媛媛.服装絮料的保暖性研究[D].东华大学,2022. [3]王西亭.防寒服保暖材料研究[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2〔05〕:12-14. [4]章瓯雁.高科技面料与服装设计[J].丝绸,2022〔01〕:1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