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竹枝词》阅读及答案.doc
2页刘禹锡《竹枝词》阅读及答案 刘禹锡《竹枝词》阅读及答案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 的 晴 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 兴 ,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 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 是 有晴 , 西边雨 是 无晴 晴 和 情 谐音, 有晴 、 无晴 是 有情 、 无情 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 ,外表是 有晴 、 无晴 的说明,实际上却是 有情 、 无情 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 有 、 无 两字中,着重的是 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 晴 寓 情 ,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泼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清楚 (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阔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