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蒹葭习题与答案精全版.doc
21页《蒹葭》习题与答案精全版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 “风”A、 《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B、 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 音绕梁,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 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 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虚写 )A、 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 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 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 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3.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项有误,全诗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它是一首叙事诗”的说法错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 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 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 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 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 “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 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4.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 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 光照射,露水快干A. 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 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 “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 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 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 艰难阻隔D. 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 水中沙滩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 清的气氛B. 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 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 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 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 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是指“男 子的意中人”,《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E、《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 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 《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D. “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流露出“绝望情绪”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 惆怅的心情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 人。
D.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 情绪8阅读《蒹葭》,选出对其赏析有误的一项(D. “这首诗直接诉说了主人 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的说法有误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 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 及可望不可即的无奈和惆怅之情A. 《蒹葭》出于《诗经•秦风》,是《关雎》的姊妹篇,表达主题和复沓的章法很相似B.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C. 这首诗在描写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练而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再 到“采采”,写出了 “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的、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D. 这首诗直接诉说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其情致绵远悠长,言 辞之中充满着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惆怅和伤感之意9. 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是兴的用法,故 B项的分析错误 )A.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 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 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 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 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10.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项表述不正确,《蒹葭》表现的是一种可望 而不可即的焦虑和失望的情感 )A. 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B.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 兴”C. 《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D. 《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11. 下列《蒹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表述错误,诗中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描写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 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 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 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 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12. 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D项“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 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 )A. “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 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 善美的事物D. 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1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项说法有误赋、比、兴是《诗经》中最为常见的三种表现手法 )A. 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路远难寻心上人结尾却用“宛在” 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用想象描绘了他对伊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B.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诗的旨意 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C.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晚秋 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按照音乐的特点,《诗经》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一句是兴的用法,故B项的分析错误 )A.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 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 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 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 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 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15.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和《关雎》无论从风格上还是 从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关雎》长于叙事,而《蒹葭》则没有明确的故 事A.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一 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 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B. 《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 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 《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 “水” 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 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 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 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 象16. 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C项“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表述错误,主人公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A. 诗中三处“宛”字句,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暗示了伊人 飘忽难寻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 的情景C. 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D. 意境朦胧,含蓄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1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错误,选自《诗经 秦风》,《诗经》里的 民歌属于“风”A. 《诗经》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诗经大雅》, 是一首描与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 《蒹葭》充分体 现了这一特点,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极具音韵美C.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已经体现出来,爱而不得的 忧伤和惆怅弥漫于整首诗中D. 本诗的每章都写在心上人路远难寻,“伊人”的形象虽然没有进行直接 描写,但其身影却依稀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18.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B )手 法A. 借物抒情 B .托物起兴C.赋比兴 D .托物言志19.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 • •意思是:顺流而下寻找,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这是诗人借幻境来抒情, 是间接抒情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也点明了时令B. 诗中的“伊人”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也可以指诗人渴求的理想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20. 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的“伊人”是作者虚构的意象,不是实写之词)A. 《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