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阳帆读后感-读《恰到好处的幸福有感》(共3页).docx
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读《恰到好处的幸福》有感今天我将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散文集—《恰到好处的幸福》发现它,是在新华书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相比周围一些装帧豪华、内容高大的人物传记、政史理论等著作,属于小清新的一类,随便翻了几页,顿时觉得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有治愈的效果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幸福是恰到好处?我的生活够得上幸福的标准吗?怀着好奇,我开始了对于幸福的探索本书的作者叫毕淑敏,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她早年做过军医,书开篇就是以她在部队当卫生员时的一个小故事为引子,讲到她学医的第一天,通过和老卫生员了解消毒酒精浓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酒精消毒的最佳值是75%的,体会到了“恰到好处”的微妙,酒精浓度高一点或低一点结果都会适得其反幸福也是一样,不能贪得无厌作者把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教你构建合理期望,学习把握幸福的尺度,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我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构建合理的期望有些人,喜欢把目光瞄向自己所看到的享受的最高等级某天,因为某个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要在这样的房子里生活,看到豪华车,就设想能开着这样的车呼朋引类风驰电掣,看到人家的高职务,就发誓以后要升得更高,凡此等等,作者皆归为不合理期望。
如何构建合理期望,就是要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这是找到幸福的捷径第二,搭建自己的精神小屋书中,作者汇集了成长历程中的45个小段子,将自己对生活、工作、亲情、人际关系、生命等感悟娓娓道来其中有一篇名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我印象尤为深刻里面讲道: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的出力量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温暖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除,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在自己的小屋留下自己生存的证据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再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第三,寻找适当的参照物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短文,内容讲的是作者有两个朋友,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有的朋友经营着一家大公司,每天很忙碌,有不停歇的应酬和事务贫穷的朋友从事着城市里最低微的工作,每月工资少的可怜,一家人蜗居在一起富有的朋友经常抱怨,什么事业不如意,行业不乐观,压力大,看看自己的那些同学和亲友,不拼命不行,而贫穷的朋友却经常炫耀,新时期的幸福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你看我不是都有了嘛?!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所以,幸福和所谓的金钱名利无关,只取决于自己所选择的参照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心中的参照物选择幸福参照物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选对参照物,则是一种睿智的处世哲学最后,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过了头,体会就不那么深刻记得2012年国庆前,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曾进行过一次“你幸福吗?”的调查,群众的回答出乎记者的意料,尤其那个您幸福吗?我姓曾的回答,引来网友的调侃和激烈的讨论。
英国某报社也曾向社会有奖征答“谁是最幸福的人”,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我认为这类调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秀幸福感和背后的政治目的,而在于帮助大家学会挖掘生活中的幸福,只要认真寻找,幸福比比皆是,它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与财富、地位和声望成正比幸福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受,它常常是朦胧的,轰轰烈烈的幸福并不常见,大多是悄悄的扑面而来,要常常提醒自己,记住美好的时刻,幸福就会长久的伴随我们毕淑敏有一句很精妙的总结: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的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肤浅的感受最后,我想用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语结束我今天的读书分享:阅读,就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