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6年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57174348
  • 上传时间:2022-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6年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报告的分析,了解中学生的消费心理,解决中学生消费过高等的问题,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额2篇2016年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参考借鉴!2016年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一摘要:通过本次对xx区各中学的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我们小组成员亲身体验到了投身社会实践的乐趣以下是我组调查的过程概述及方法首先我们确定了问题和研究目标,即中学生零花钱现状其次,我们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计划(第一,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关资料,即问卷调查;第三,提交调研计划);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解释并报告研究结果于是写下了此篇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零花钱 问卷调查 研究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1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就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时间,一起设计出问卷内容,并向自己认识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同学分发。

      第一次作如此的问卷调查,不免缺乏经验,但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次活动以下便是我们结合调查结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报告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94.4%的中学生零用钱来自父母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中学生零用钱的3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由图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着明确消费目的的,是1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我们认为:1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1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1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1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着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1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1个环节我们小组就此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设计一位高中同学了1个星期的零花钱使用方案以上便是我们的一些设想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最后,我要向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谢谢你们!2016年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二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

      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