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ocx
11页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199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3.4%,到2010年,已达到25%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也使得学风建设面临了新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高逃课率、高挂科率、考试舞弊、退学等情况见怪不怪;二是少数高校教师业务能力与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治学不严,学术造假,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三是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体系、管理观念还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表明,高校学风问题,形势严峻,加强学风建设,刻不容缓一、高校学风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风尚,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高校学风是指高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倾向,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无形的学风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管理者(包括干部)在治学、管理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内容包括高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管理干部作风和学生学风四个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领导作风属于最高层次,领导作风对高校形成什么样的学风起着关键作用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主体,学生的学习风气好坏,品德言行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风的质量管理干部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他们处理各种日常管理事务,为学生提供服务,其言行举止和形象对学生学风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管理干部作风、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起着主导作用领导作风、师德师风、管理干部作风和学生学风构成了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系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一)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07年5月,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22个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8份,回收率为89%调查问卷涉及7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2、学生大学阶段的理想和目标;3、学生的学习态度;4、课余时间的安排5、学生的学习动力;6、学校的学习氛围;7、对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二)调查结果分析1.学风建设的整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目前的整体学风状况是好的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中,6.74%的学生评价满意,74.16%的学生评价基本满意说明我校教师的教风整体良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对身边同学的总体学风评价,15.7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努力”,58.14%的学生认为“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但没什么突破”对所在班的班风的评价,18.53%的学生认为“好”,40.16%的学生认为”较好”,30.33%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你所在宿舍的学习氛围的评价,10.40%的学生认为“好”,40.73%的学生认为“较好”,35.6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评价,73.03%的学生认为是”喜欢”对学校教学环境的评价,51.40%认为“好”,40.16%的学生认为“一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有60.67%的学生认为”很珍惜大学生四年学习”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学习内容,8.99%的学生在学习“考研、考证书籍”,38.20%的学生在学习“专业书籍”,14.61%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书籍”由此可见,我校学生整体勤奋努力,学习氛围浓厚,学风良好2.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结果也看出,学校学风建设在思想认识和现实表现方面还有潜在的问题,学风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层面的问题:(1)大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关于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只有6.74%的学生选择“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有87.64%的学生选择了“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还有5.62%的学生“无理想”;关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30.33%的学生选择了“物质享受”,61.79%的学生选择了“精神愉快”,还有7.86%的学生“无追求”;关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71.91%选择了“高官、高薪、高寿、高兴”,15.73% 的学生选择了“造福社会”,还有12.36%的学生“无目标”这些都说明,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不思进取,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兴趣不浓有26.97%的学生不热爱所学专业;有11.24%的学生经常缺课,有65.73%的学生偶尔缺课;有47.19%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没有必要抓课堂纪律;有34.83%的学生赞成大学生谈恋爱;有15.73%的学生经常抄袭他人文章或作业,偶尔抄袭的学生有46.07%;考试中,5.62%的学生经常舞弊,37.69%的学生有偶尔舞弊行为 (3)自学能力差,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
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自学能力、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不会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课余时间只有29.21%的学生在搞学习,有28.09%的学生在上网,还有21.35%的学生在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有31.4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没必要”或“无所谓”;学生上网的目的,只有8.99%的学生是学习,而49.44%的学生是娱乐;上网时间每天在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2.85%,其中,还有7.3%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4)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第一位的主导动力,缺乏学习动力,就没有学习积极性,进而出现被动学习现象在对待学习的真正态度调查中,有26.97%的学生是“得过且过,混文凭”,有12.36%的学生是“玩”;对于学习动力的来源,有19%的学生是压于“父母的压力”,有16.83%的学生是为了“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毕业后就业的依靠对象,有12.36%的学生是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有13.48%的学生“害怕竞争”,有23.6%的学生“被动消极竞争”教师层面的问题: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待加强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满堂灌”填鸭型套板模式仍在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形同虚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少数教师浓郁的地方方言的干扰,使课堂更感索然无味。
调查中,能完全听懂教师讲课内容的学生只占25.84%,有12.36%的学生不能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17.9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考试“太难”;有19.1%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为“不满意”由此可见,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风问题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层面的问题:校园文化气息不浓,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推进,学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得到了加强,但软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各类讲座、论坛、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数量偏少、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和对文化的多元与高品位的需求调查中,有8.5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环境“差”;有37.08%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有21.35%的学生认为“管理太差”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学校根据学风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坚持以校风教风促学风,以党风团风带学风,以规范管理保学风,科学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赖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部门的齐抓共管,更需要教师、学生的积极配合。
为此,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成教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风建设方案的制订,负责全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及考核学校将学风建设作为二级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明确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学院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是学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员、班主任具体对所管辖的年级和班级的学风建设全面负责由于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和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保障机制,保证了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2.优化队伍,加强培养,从严执教,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的决定》、《关于规范教职工学术行为暂行办法》等文件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奖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有问题的教师,情节较轻者进行批评劝诫,情节较重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或转岗,造成恶劣影响者给予解聘。
二是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建立分层次、多形式和重实效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严把新进教师“入口关”,认真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师德规范教育;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三是优化教师的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态度、履行岗位职责、师德状况、教书育人等情况进行重点考核,考核结果进入教师档案;强化教师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奖、教师之星、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揩模的评选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四是落实教师的保障机制关心教师的生活,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师的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如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职称评定、继续深造等,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3.注重教育,加强引导,严格要求,优化学生学风建设的管理机制学生的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优良的学风,学生是直接受益者培养大学生勤奋好学、自律自强的意志品质和学习风尚,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首先,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认真开展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专业思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自觉规范学习行为;坚持入学教育、日常教育、主题教育、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坚持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法制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文明修身,诚实守信,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抑制学习不良行为的发生其次,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和监督制度,严抓考风考纪;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考试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分等环节的管理,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规范监考教师和学生考试行为的监督制度,严格考试纪律,有效杜绝学生考试违纪和舞弊行为;认真执行国家考试违纪处理办法,严肃考试违纪行为的处理,警示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认真开展学习优秀个人、先进集体等评奖评优活动,充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完善大学生管理体系认真抓好员、班主任、教师、教学督导团和关工委队伍建设,实施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