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绕梁三日有余音-作文结尾技巧例谈.docx
6页绕梁三日有余音作文结尾技巧例谈 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 鲁江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典故虽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韩娥歌声的那种强烈感染力我觉得用这一典故来形容作文的结尾,也很恰当结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散,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收“余音绕梁”之效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流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结尾可以说是文章的压台戏,更要唱得精彩;也可说是大音余响,须唱得荡气回肠,韵味绵绵,才能使整出戏完满落幕,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好的结尾经常要么激情号召,掷地有声,戛然而止;要么委婉缠绵,含蓄有致,发人深省,余味深长下边就结合具体例子介绍几种结尾的技巧1.含蓄委婉,余音袅袅。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作文时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使结尾蕴含丰富,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无穷的回味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一个给人以无限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句,它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句中“大约”是表示推测之词,“的确”是表示肯定之词,表面看似乎矛盾其实,这两个词正是“点睛”之笔,小伙计“我”没有亲眼看见孔乙己之死,只能用“大约”来推测;但联系孔乙己腿未打断以前生活已十分艰难的苦境,特别是小伙汁最后一次看见被丁举人打断腿的孔乙己用手走路来喝酒的凄苦情景,判断孔乙己断腿以后,除了病死穷死别无生路所以,长时间没有看到孔乙己了,可见孔乙己已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的确”死了,这是无疑的又如2009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品味时尚》的结尾:“伊失了神,心理叨咕:品味时尚,真是……”文章以“九斤老太”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段,着力描绘“不合时宜”的“九斤老太”的鲜活形象文末出人意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予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经典语言在当今时尚中新的深刻内涵。
含蓄的结尾让“品味”之意余韵悠长,发人深思2.引用名言,巧妙拓展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等,可以有力的突出文意和概括全文,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使文章的意蕴有了拓展如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的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双关“梨花”,点明题意,预示着雷锋精神之花永开不败又如2009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结尾:“不是每一份爱都需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是一种幸福小作者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以及苏轼、辛弃疾的词句,来收束全文,阐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说水到渠成,别具一格3.运用修辞,增添文采作文结尾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令阅卷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如当代作家贾大山的小说《花市》的结尾:“人们明白姑娘的心思,一齐仰着脖子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家将卖花的小姑娘比作兰花,既表现了她的外表美,又展现了她的心灵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又如2010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满身花雨又归来》的结尾:“猫被诱惑蒙蔽了双眼[来自wWw.Lw5u.coM],忘记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会在科技的溺爱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会失去奋斗的本能人是一只帘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然满身花雨又归来……”小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哲理,能不让阅卷者拍案叫绝吗?4.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这种结尾的方法常用于揭露社会弊端、警醒世人的文章中,前文用大量的篇幅论证,揭露、分析种种不良现象,不吐不能,不吐不快,最后归结到中心论点上来全文如一条大江汹涌奔流而下,无法遏止,最终归人大海,巨浪滔天,令人叹为观止如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活该!”独词成句,表现了对封建恶势力灭亡的欢欣鼓舞,又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恶势力必然灭亡的肯定回答,讽刺了人们精神上的“病像”:守旧,维持现状,惧怕变动语言简洁,却极有力度又如2010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尘封的梦,重拾未晚》的结尾:“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
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这段结尾画龙点睛,彰显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其中蕴含的主旨又是那么的令人深思格林童话被忽略的价值终被人发现,令人欣慰,南音的价值被爷爷发现,令人动容,但“爷爷”的价值呢?知音何在?悲剧性的结尾更增添了文章的震撼力5.首尾照应,浑然一体这种结尾方法要求或呼应题目,或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一致,浑然一体,结构完整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以此作结,照应开头,似是自然平常,实是冷水浇下的一激凌,使“我”完全从那种超脱中惊回到现实中来,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又袭上心头又如2010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绿色生活》的结尾:“桌前,我静静洗着画笔,细细望着这满是绿色的画,心中不由一阵欣然:青山碧水,那是自然之绿;翠草丛生,那是生命之绿;人影悠然,那是生活之绿淡绿、翠绿、浓绿,颜色渐深,心情却渐淡……对了,这幅画就叫作“绿色生活”全文围绕“绿色生活”,用三个小标题,从“山水、小草、人家”三个角度人手,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总之,如果一篇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都写得很好,而结尾却软弱无力,整篇文章就会索然无味。
古人认为好的结尾犹如豹尾,应简洁有力,同学们作文时用心“画”好这根“豹尾”,定能产生锦上添花之效,使你的文章显得更加亮丽鲜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