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doc
24页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书共建中心名称: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企业名称(盖章):某某公司 高校(科研院所)名称(盖章):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联 系 人:XXX(企业); XXX(校方) 联 系 电 话: 市(州)科技局(盖章): 湖北省恩施州科学技术局 填 报 时 间:2013 年 7 月 30 日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1目 录一、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信息表 3二、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书 4(一)共建研发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4(二)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领域的基本情况 51、高校(科研院所)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情况 52、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优势 8(三)企业的基本情况 81、企业在业内所具有的特色、技术优势和竞争能力 82、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 10(四)共建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 111、共建研发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包括经费情况) 112、研发团队基本情况 123、现有校方和企业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情况 174、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195、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 206、组建以来对企业发展发挥的作用 217、共建研发中心今明年工作目标与任务 22三、相关附件(提供复印件) 23 1、企业的营业执照; 2、校企共建协议、合作开发合同、共同承担研发课题等文件;3、企业近三年投入校方经费的证明,包括规范的票据、银行单据、投入校方设备的校方入账凭单等证明;4、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科技研发及取得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包括申请及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软件著作权、行业以上技术标准、成果鉴定、科技成果获奖等证书,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等;5、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6、共建研发中心开发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应用后新产生的效益证明,包括新产品销售合同、销售收入单据;新工艺、新技术产生的效益证明等,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如提供上年及前年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7、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证明,如企业加计抵扣的账务证明,税务部门认定加计抵扣的证明等。
一、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信息表企业情况企业名称某某公司所属地恩施州巴东县邮编444300通信地址巴东县信陵所属行业农业高企认定□是 ■否负责人Xxx职务董事长联系人XXX联系0718-XXX71331330726567813307265678职工人数68注册资金(万元)1050上年度销售增长率(%)13.5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名称销售收入(万元)是否高新技术产品1、黑色杂粮1650□是 ■ 否2、红薯紫薯食品850□是 ■ 否近三年企业研发费用情况项目2010年 2011年 2012年三年合计销售收入(万元)1200180025005500研发经费(万元)12273776研发费占比(%)1.001.501.481.38投入校方运行研发费(万元)20283583校方情况校方名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依托院系粮食作物研究所依托校方研发平台(实验室)名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合作技术领域特色杂粮生产校方用于共建机构的设备原值(万元)1100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件)5校方联系人XXX职务研究室主任联系13808698956共建研发机构情况管理负责人XXX职务董事长技术带头人XXX职务室主任共建机构成立时间2012年研发人员数21人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数2校方主要研发人员姓名工作单位学历专业方向职称(职务)XXX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学士特色杂粮育种研究员XXX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硕士特色杂粮栽培副研究员企业主要研发人员XXX巴东县易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科农艺农艺师XXX巴东县易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科食品加工工程师共建机构主要研发转化项目项目名称研发及转化应用情况1、鄂绿4号黑绿豆□在研 √□中试 □成交 ■已投产2、鄂西稀特蔬菜有机无公害栽培□在研 ■中试 □成交 □已投产3、紫薯、红薯深加工技术研究、鲜薯保鲜■在研 □中试 □成交 □已投产二、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书(一)共建研发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巴东地处鄂西山区,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土壤中富含天然硒,具备生产富硒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
但长期以来,由于巴东的基础条件差,对农业投入不足,种植、加工缺乏科技支撑,特别是在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严重滞后,制约了巴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步伐某某公司坚持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同建设了“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目的是将湖北省农科院在良种选育、种植、加工的技术优势与某某公司的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的推广体系、加工场所、市场体系对接,打造富硒特色农产品的科研、种植、加工、市场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巴东乃至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落实《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千亿元发展规划(2012-2020)》,为加快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推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二)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领域的基本情况 1、高校(科研院所)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情况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为粮作所)是在原中南、华中农科所作物系和湖北省农科所水稻系、旱粮系的基础上,于1978年合并组建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2001年与原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合并后更名为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2005年分出经济作物研究所后恢复原名。
主要从事水稻、小麦、大麦、甘薯、玉米、食用豆等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农业新成果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种苗产业化开发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研究能力评估中,粮作所名列百强所第54位依托粮作所建设有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有PCR仪、电泳仪、超净工作台、超低温冰箱、各种培养箱和水浴锅、灭菌设备和离心机、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干燥设备、核酸电泳设备、紫外检测仪、分光光度计、梯度PCR仪、凝胶自动分析仪、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FPLC、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自动摄影系统等300多件套,总值1100多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5件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9人,有博士18名、硕士25名,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同时,还聘请有5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客座研究员粮作所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郊,在武昌南湖地区拥有305亩高标准的核心试验区在海南省正在筹建100亩永久南繁试验基地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网络信息实物共享平台,常年保存有水稻、小麦、玉米等27种农作物种质资源24000余份。
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等基础研究的实验设施和条件湖北省粮食作物育种中心、长江流域水稻区域创新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武汉分中心、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粮食作物分中心等六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相继建成挂牌运行粮作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综合研发能力强建所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100多项,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2项(次), 其中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4项多项成果填补了省内和国内空白 “十一五”期间,粮作所在科技创新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行业计划、948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以及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项目150多项二、先后有 2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认)定,其中水稻14个、麦类4个、特用玉米1个、红薯3个、绿豆1个三、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其中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
四、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27项,9个稻麦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新品种保护权,14个稻麦薯新品种实现了生产经营权转让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是粮作所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20多个稻、麦、薯、玉米、食用豆新品种和多项种植新技术在省内外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常年选派三分之一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参加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运用网络、媒体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常年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常年创办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点30多个,示范面积百万亩以上,技术惠及湖北全省及长江中游广大地区粮作所同国内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澳大利亚西澳洲作物改良研究所、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东部禾谷类研究中心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交流、技术引进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选派50余人出国考察、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多篇出版专著、编著30多部 2、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优势项目研究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5人,知识、年龄、学科层次结构合理。
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5人,硕士6人,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团队在特色作物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在省内处于前列,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万正煌,研究员,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目前主持和参加的项目:①主持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食用豆类新品种选育及利用”;② 主持湖北省科技厅条件平台项目“湖北省作物种质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平台建设”,主要负责湖北省食用豆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③主持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豆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④主持湖北省重点基金项目“杂粮标准化生产及功能食品开发”取得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育成新品种3个合著论著6部,发表相关科技论文20余篇三)企业的基本情况1、企业在业内所具有的特色、技术优势和竞争能力某某公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州级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黑色杂粮种植加工、红薯紫薯食品加工,蔬菜种植加工储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1)生态环境优势巴东地处鄂西山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环境2)独特的硒资源优势巴东属“世界硒都”—恩施天然富硒生物圈,其中巴东为大面积富硒区,土壤含硒量平均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