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尿液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45468821
  • 上传时间:2023-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本信息课题苏科版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者及工作单位雪文莉 陇县温水镇中学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概述排泄的意义,说出排泄的几种途径,概述肾脏的结构,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关系及区别,概述尿液的排出和汗液的排出;本节课内容主要是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分尿液的形成、排出和汗液的排出三部分尿液的形成是本节的中心内容,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形象直观地介绍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随后以图片形式和文字内容呈现肾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分析尿液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相比之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不易接受教材通过“资料分析”和图文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关于尿的排出,教材通过一个生活实例简略地介绍了排尿的意义和排尿的过程通过信息库和课文的图文资料介绍了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使学生理解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不止一条对于人体而言,供需平衡是人体内稳态的一部分人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完成同时,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还要依靠排泄器官的排泄作用将废物及时有效地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这也是第5单元的核心内容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其中之一的核心内容:微观的生物体内的稳定与协调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时不仅能产生人体的必需品,但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积累多了,会对人体有害因此,要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而排尿是排出废物的主要途径,并且排尿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会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等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3、概述尿液的形成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即: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语一、排泄和排泄的区别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三、尿的形成肾脏的结构: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漏斗状囊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引出课题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

      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泌尿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出示泌尿系统模型指导学生看课本,然后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图“肾脏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明确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肾单位有形成尿的功能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图”引导学生整合前面的学习结果,进行语言加工,概述尿的形成过程插入资料分析,加深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通过数据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肾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血尿或者蛋白尿?感受亲情,思考换肾的意义阅读排遗和排泄的概念,并由其产生过程说出排泄和排遗的概念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课本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明确:1、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2,没有过滤的血经过肾单位后变化为尿和已过滤的血。

      3、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观察“尿的形成示意图”,小组合作,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他小组学生回答分析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大胆的科学推测,加深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生活问题进行剖析,实现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准确把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从而了解“排泄”与“排遗”的区别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习惯,学习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互问互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更大的学习板书设计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一、排遗和排泄的区别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三、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综合程度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生学习状况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3、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4、能按要求正确操作5、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6、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活跃、有序、平等教学反思1、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这一特征2、`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使直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 3、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