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地质大学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47页-WN6.pdf
47页II目 录目目 录录......................................................................................................................................I报告说明报告说明...............................................................................................................................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就业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2(一)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2(二) 毕业生学科门类及性别分布................................................................. 2(三)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3二、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6(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6(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9三、对社会贡献度..................................................................................................... 13(一)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13(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17(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18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毕业生调研评价毕业生调研评价............................................................................................. 20一、毕业生求职过程调研......................................................................................... 20(一)首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二)投递的简历数量..................................................................................... 20(三)求职渠道................................................................................................. 21(四)求职成功渠道......................................................................................... 21(五)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因素................................................................. 22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 22(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2(二)工作能力匹配度..................................................................................... 23(三)工作满意度............................................................................................. 23(四)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 24II(五)工作稳定性............................................................................................. 24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就业趋势分析.......................................................................................26一、近五年就业流向趋势......................................................................................... 26二、用人单位未来三年人才需求............................................................................. 26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9一、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评价............................................................. 29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30三、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 31四、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32第五部分第五部分用人单位调研评价用人单位调研评价.........................................................................................33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3(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评价..................................................... 33(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满意度评价............................................. 33(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 35二、人才招聘过程调研评价..................................................................................... 36(一)人才招聘渠道......................................................................................... 36(二)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品质..................................... 36(三)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能力..................................... 37(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37(五)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8(六)用人单位在阅读简历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38(七)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39(八)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家庭地域的要求......................................... 39(九)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难处..................................................... 40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40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就业工作特点和举措就业工作特点和举措.....................................................................................41一、强化学生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学生创业干事成才观..................................... 41二、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着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41III三、优化精准推送,着力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 42四、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2五、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活动,着力解决特殊就业群体就业困难......................... 43六、依托省级双创学院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431报告说明报告说明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2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冀教学〔2021〕20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发布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准确客观全面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工作进展、就业与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等情况。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以及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等本报告数据来源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二是河北地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自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向2022届毕业生发放电子问卷4122份,回收有效问卷3353份,回收率81.7%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向用人单位发放《河北地质大学2022年用人单位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560份使用数据涉及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评价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报告中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率报告中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协议就业+合同就业+应征义务兵+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人数÷毕业生人数]×100%报告中的灵活就业率=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 人数÷毕业生人数]×100%报告中的升学率=[(升学+出国出境)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就业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一、毕业生规模、毕业生规模与结构与结构(一)毕业生学历、(一)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性别分布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4104人, 其中男生1733人, 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2.23%;女生 237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7.77%;男女比例为 0.73:1硕士毕业生 505人,其中男生 18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6.63%;女生 32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3.37%;男女比例为 0.58:1各学历层次中女性毕业生人数均高于男性毕业生人数详见下图图图 1-1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性别分布性别分布图图 1-2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毕业生性别分布性别分布(二)(二)毕业生学科门类及性别毕业生学科门类及性别分布分布学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文学和法学等 7 个学科类别中其中,工学毕业生人数最多,共计 1187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8.92%; 其次为管理学, 共计 1003 人, 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4.44%详见下表表表 1-1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的学的学科门科门类类及其及其性别分布性别分布学科学科门类构成性别构成性别构成毕业生人数比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性别比工学工学118728.92%7784091.90:1管理学管理学100324.44%3156880.46:1艺术学艺术学61114.89%1914200.45:1理学理学52312.74%2702531.07:11733237142.23%57.77%0.73: 118532036.63%63.37%0.58: 13学科学科门类构成性别构成性别构成经济学经济学3448.38%1062380.45:1文学文学2746.68%332410.14:1法学法学1623.95%401220.33:1(三)毕业生生源(三)毕业生生源地地分布分布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数据显示,学校本科毕业生生源人数最多的来自河北省,占 54.27%;其他生源人数较多省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山西省、河南省等硕士毕业生生源人数最多的也是河北省,占 72.28%,其他生源人数较多省份是山东省、河南省等省内外生源具体分布如图所示图图 1-3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省内生源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分布4图图 1-4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省外生源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分布5图图 1-5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省毕业生省内内生源生源分布分布图图 1-62022 届硕士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届硕士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6二二、、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总体总体及及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 数据显示, 学校 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 4104 人,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 已有 3475 人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4.67%分学科门类来看,文学、工学和理学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前三,其中文学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为 87.96%。
详见下表表表 1-2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各毕业生各学科门学科门类毕业去向落实率类毕业去向落实率学学科门科门类类毕业人数毕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文学文学27424187.96%工学工学1187104287.78%理学理学52345787.38%管理学管理学100384784.45%艺术学艺术学61149280.52%经济学经济学34427780.52%法学法学16211973.46%本科本科毕业毕业生生各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2022 届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和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其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了 100%,实现了充分就业详见下表表表 1-3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00.00%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98.00%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97.96%行政管理行政管理96.9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96.36%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95.83%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95.59%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93.94%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93.75%工程造价工程造价93.41%地质工程地质工程93.26%广告学广告学92.86%7专业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92.68%旅游管理旅游管理92.31%工程管理工程管理92.11%通信工程通信工程91.94%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91.89%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91.40%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91.2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90.11%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89.74%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89.47%环境工程环境工程89.29%英语英语88.30%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学87.9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6.79%市场营销市场营销86.67%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86.14%地质学地质学86.0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86.00%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85.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5.71%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85.7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85.59%物流管理物流管理84.62%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84.51%经济学经济学84.3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83.93%测绘工程测绘工程83.58%财务管理财务管理83.08%工商管理工商管理83.08%网络工程网络工程83.0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82.67%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82.61%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82.61%古生物学古生物学82.35%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82.18%土木工程土木工程81.55%捷克语捷克语80.00%产品设计产品设计79.81%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79.07%法语法语77.36%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摄影与制作76.3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75.00%8专业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金融学金融学73.66%法学法学73.46%环境设计环境设计71.84%审计学审计学70.77%会计学会计学70.71%采购管理采购管理69.77%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67.65%硕士硕士毕业毕业生生总体及总体及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学校2022 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0.79%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 50%以上;其中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金融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统计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了 100%,实现了充分就业详见下表表表 1-4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加工工程100.00%材料学材料学100.00%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00.00%金融学金融学100.00%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普查与勘探100.00%统计学统计学100.00%行政管理行政管理100.00%应用统计应用统计92.86%工商管理工商管理91.71%艺术设计艺术设计90.0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88.89%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87.5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85.71%民商法学民商法学85.71%工程管理工程管理85.00%金融金融80.00%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75.00%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71.43%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70.59%地质工程地质工程67.35%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66.67%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66.67%环境工程环境工程66.67%环境科学环境科学66.67%9会计学会计学66.67%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66.67%旅游管理旅游管理66.67%企业管理企业管理66.67%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66.67%应用数学应用数学66.67%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62.50%地球化学地球化学60.00%会计会计56.1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0.00%(二)毕业生毕业去向(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分布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毕业去向分布情况。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2022 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4.67%,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率为 29.24%、升学率为 14.38%、灵活就业率为 41.05%详见下图图图 1-7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毕业去向分布情况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分布情况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学校 2022 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0.79%,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率为 76.24%,升学率 4.55%详见下图10图图 1-8 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各各专业毕业去向专业毕业去向分专业来看,本科毕业生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协议和合同就业率最高,分别为 57.89%、56.04%和 55.32%升学率最高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升学率为 43.48%;其次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升学率为 41.18%;第三为地质工程,升学率为 40.45%如下表所示表表 1-5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各专业各专业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落实情况情况专业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人数人数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率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协议和合同就业就业率率升学率升学率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率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47100.00%55.32%10.64%34.04%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5098.00%2.00%4.00%92.00%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4997.96%42.86%16.33%38.78%行政管理行政管理6596.92%33.85%12.31%50.77%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5596.36%38.18%23.64%34.55%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2495.83%45.83%29.17%20.83%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6895.59%22.06%41.18%32.35%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3393.94%15.15%24.24%54.55%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6493.75%40.63%18.75%34.38%工程造价工程造价9193.41%56.04%14.29%23.08%地质工程地质工程8993.26%35.96%40.45%17.98%广告学广告学8492.86%28.57%11.90%52.38%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4192.68%39.02%7.32%46.34%旅游管理旅游管理7892.31%25.64%1.28%65.38%工程管理工程管理3892.11%57.89%2.63%31.58%通信工程通信工程6291.94%38.71%29.03%24.19%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3791.89%29.73%37.84%24.32%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9391.40%32.26%16.13%43.01%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8091.25%28.75%18.75%43.7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9190.11%28.57%17.58%43.96%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7889.74%30.77%33.33%25.64%11专业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人数人数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率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协议和合同就业就业率率升学率升学率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率率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7689.47%36.84%5.26%47.37%环境工程环境工程5689.29%25.00%21.43%42.86%英语英语9488.30%9.57%17.02%61.70%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学5887.93%25.86%17.24%44.8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386.79%41.51%15.09%30.19%市场营销市场营销6086.67%45.00%3.33%38.33%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10186.14%27.72%6.93%52.48%地质学地质学4386.05%34.88%25.58%25.5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086.00%42.00%16.00%28.00%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1485.71%35.71%7.14%42.8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685.71%28.57%17.86%39.29%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2885.71%42.86%17.86%25.00%软件工程软件工程11885.59%37.29%15.25%33.05%物流管理物流管理5284.62%26.92%23.08%34.62%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7184.51%16.90%12.68%54.93%经济学经济学5184.31%43.14%7.84%33.3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5683.93%39.29%7.14%37.50%测绘工程测绘工程6783.58%34.33%17.91%31.34%财务管理财务管理6583.08%33.85%9.23%40.00%工商管理工商管理6583.08%24.62%7.69%50.77%网络工程网络工程5383.02%49.06%3.77%30.19%城乡规划城乡规划7582.67%26.67%9.33%46.67%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382.61%21.74%43.48%21.74%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2382.61%8.70%39.13%34.78%古生物学古生物学1782.35%11.76%29.41%41.18%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10182.18%13.86%6.93%61.39%土木工程土木工程10381.55%39.81%16.50%25.24%捷克语捷克语1080.00%10.00%30.00%40.00%产品设计产品设计10479.81%25.96%2.88%50.96%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8679.07%15.12%13.95%50.00%法语法语5377.36%15.09%11.32%50.94%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摄影与制作15276.32%13.16%2.63%60.5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75.00%35.00%5.00%35.00%金融学金融学18673.66%16.13%23.66%33.87%法学法学16273.46%13.58%12.35%47.53%环境设计环境设计10371.84%11.65%0.97%59.22%审计学审计学6570.77%47.69%7.69%15.38%会计学会计学14070.71%34.29%5.00%31.43%采购管理采购管理4369.77%53.49%9.30%6.98%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3467.65%32.35%5.88%29.41%12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各各专业毕业去向。
专业毕业去向数据显示,学校 34 个毕业研究生专业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金融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统计学和行政管理 7 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100%,其中,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金融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探 4 个专业的协议就业率为 100%具体如下表所示表表 1-6 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分分专业专业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情况落实情况专专业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毕业去向落实毕业去向落实率率协议就业协议就业率率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加工工程2100.00%100.00%材料学材料学2100.00%100.00%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5100.00%80.00%金融学金融学3100.00%100.00%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普查与勘探1100.00%100.00%统计学统计学3100.00%0.00%行政管理行政管理3100.00%66.67%应用统计应用统计1492.86%85.7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20591.71%91.71%艺术设计艺术设计1090.00%70.0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988.89%77.78%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887.50%87.5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785.71%85.71%民商法学民商法学785.71%85.71%工程管理工程管理2085.00%85.00%金融金融2080.00%75.00%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875.00%75.00%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771.43%71.43%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770.59%47.06%地质工程地质工程4967.35%55.10%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366.67%66.67%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366.67%66.67%环境工程环境工程366.67%66.67%环境科学环境科学366.67%66.67%会计学会计学966.67%55.56%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366.67%66.67%旅游管理旅游管理366.67%33.3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666.67%50.00%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366.67%66.67%应用数学应用数学366.67%66.67%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862.50%62.50%地球化学地球化学560.00%60.00%会计会计4156.10%56.1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250.00%50.00%13三三、、对社会贡献度对社会贡献度(一)毕业生(一)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就业地域流向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数据显示,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涵盖了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中国境外,其中以河北省内就业为主,所占比例为 42.82%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京市(11.04%)、广东省(4.06%)和天津市(3.17%),数据表明学校立足河北,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详见下图图图 1-9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前十)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前十)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进一步分析省内就业毕业生就业流向可以发现,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石家庄市(41.76%)、保定市(13.84%)和邯郸市(8.65%)详见下图图图 1-10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流向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流向14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学校 2022 届已就业的 385 名硕士毕业生(不包含升学) 就业地分布在全国 31 个省、 直辖市、 自治区以及中国境外, 其中 66.23%的毕业生在河北就业, 省外就业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市, 占比为 8.31% 详见下图。
图图 1-11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前十)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前十)硕士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硕士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进一步分析省内就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流向可以发现,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石家庄市(65.49%)、邯郸市(12.55%)和邢台市(5.10%)详见下图图图 1-12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流向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流向15各就业各就业地域地域就业流入就业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比与生源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流入人数与生源比较高的前三个省份依次为北京市 (44.71) 、 广东省 (3.63) 和上海市 (3.39) ;江西省(0.39)、黑龙江省(0.26)和贵州省(0.19)等地区就业流入人数与生源比相对较低表表 1-7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地区就业流入就业地区就业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与生源比比就业省份就业省份就业流入人数就业流入人数毕业生生源人数毕业生生源人数就业流入就业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比与生源比北京市北京市313744.71广东省广东省116323.63上海市上海市61183.39浙江省浙江省71381.87天津市天津市90491.84青海省青海省321.50江苏省江苏省68591.15山东省山东省82900.91福建省福建省33430.77湖北省湖北省59790.75安徽省安徽省751020.74辽宁省辽宁省53750.71山西省山西省751140.66重庆市重庆市43760.57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9160.56陕西省陕西省45820.55四川省四川省44870.51海南省海南省20410.49云南省云南省39800.49甘肃省甘肃省16330.48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29600.48河南省河南省511060.48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2349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1160.43湖南省湖南省491140.43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6140.43吉林省吉林省34810.42江西省江西省36930.39黑龙江省黑龙江省24940.26贵州省贵州省5270.19省内各城市就业流入省内各城市就业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比与生源比。
就业流入人数与生源比较高的依次为石家庄市(1.53)、廊坊市(0.51)和唐山市(0.40);邢台市(0.26)、张家口市(0.20)和秦皇岛市(0.07)等城市就业流入人数与生源比相对较低16表表 1-8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河北省毕业生河北省内就业内就业流入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比与生源比就业城市就业城市就业流入人数就业流入人数毕业生生源人数毕业生生源人数就业流入就业流入人数人数与生源比与生源比石家庄市石家庄市5083311.53廊坊市廊坊市531040.51唐山市唐山市751860.40保定市保定市1684180.40邯郸市邯郸市1052650.40沧州市沧州市802020.40承德市承德市38970.39衡水市衡水市621640.38邢台市邢台市732790.26张家口市张家口市231130.20秦皇岛市秦皇岛市304180.07各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就业就业地域地域分布:分布:从各学科门类就业地域流向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学科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北京市、广东省详见下图表表 1-92022 届届本科毕业生各本科毕业生各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就业地域流向就业地域流向就业省就业省份份各各学科门类就业人数学科门类就业人数合计合计法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文学艺术学河北省河北省5926329789185932291215北京市北京市8911009451644313广东省广东省13941211517116天津市天津市234303831090山东省山东省031184981282安徽省安徽省129176631375山西省山西省42325844775浙江省浙江省126152128771江苏省江苏省02620497268上海市上海市11719457861湖北省湖北省115155531559辽宁省辽宁省018144161053河南省河南省010103612151新疆维吾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47131444450湖南省湖南省11288631149陕西省陕西省113144111145四川省四川省08105411644重庆市重庆市11184351143云南省云南省3141243213917就业省就业省份份各各学科门类就业人数学科门类就业人数合计合计江西省江西省0127663236吉林省吉林省01073113034福建省福建省1127344233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31010320129黑龙江省黑龙江省066441324广西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274352023海南省海南省169022020甘肃省甘肃省193030016宁夏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05301009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00130206贵州省贵州省11201005青海省青海省10010103(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就业行业分布行业分布。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信息传输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具体见下图图图 1-13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行业流向((前十前十))18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022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广泛,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具体见下图图图 1-14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行业流向((前十前十))(三)毕业生就业(三)毕业生就业单位单位性质流向性质流向从单位性质来看,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 “其他企业” ,占比 68.03%;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 19.46%详见下表表表 1-102022 届届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单位性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占比占比其他企业其他企业162668.03%国有企业国有企业46519.46%其他其他803.35%其他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592.47%机关机关562.34%中初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502.09%三资企业三资企业391.63%城镇社区城镇社区70.29%高等教育单位高等教育单位30.13%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单位30.13%科研设计单位科研设计单位10.04%农村建制村农村建制村10.04%192022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其他企业”,占比 50.13%;其次是“其他”,占比 22.19%。
详见下表表表 1-112022 届届硕士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单位性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占比占比其他企业其他企业19250.13%其他其他8522.19%机关机关359.14%国有企业国有企业266.79%其他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225.74%高等教育单位高等教育单位133.39%中初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71.83%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单位30.78%20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毕业生调研评价毕业生调研评价一一、、毕业生求职过程调研毕业生求职过程调研(一)首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一)首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调查显示,求职初始,有 27.52%的毕业生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单位性质为中小微企业,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为 21.81%详见下图图图 2- 1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性质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性质(二)投递的简历数量(二)投递的简历数量调查显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在就业职位的选择上趋于理性,投递简历数量集中在 10 份及 10 份以下,占比为 69.20%;其次为 11-30 份,占比为 17.86%详见下图图图 2- 2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数量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数量21((三三)求职渠道)求职渠道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首选使用的求职渠道是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占比 20.64%;其次是社会渠道,占比 17.68%;还有 35.84%的学生通过学校和院部发布的招聘信息、老师推荐、其他校园渠道以及校友资源寻找就业机会。
表明校园招聘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详见下图图图 2- 3毕业生求职渠道毕业生求职渠道((四四)求职成功渠道)求职成功渠道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学校大型招聘会、学校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信息、学校专场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成功的主要途径,三项共占比 36.59%,表明学校组织的求职招聘活动起到了助推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作用详见下图图图 2- 4毕业生求职成功毕业生求职成功渠道渠道22((五五)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因素)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因素数据显示, 被调查者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为方便照顾父母、磨练个人能力、施展个人的能力和特长详见下图图图 2- 5影响影响毕业生毕业生选择工作的选择工作的因素因素二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调查显示,2022 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相关度为79.02%, 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 能够学以致用详见下图图图 2- 6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23(二)工作能力匹配度(二)工作能力匹配度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目前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为97.94%,可见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较强。
详见下图图图 2- 7毕业生工作能力匹配度毕业生工作能力匹配度(三)工作满意度(三)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总体满意度为 93.32%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满意度较高 在各项工作满意度中, 对工作的安全性方面的满意度最高, 为 95.26%,其次,社会认可度(94.35%)、社会保障情况(93.56%)、工作氛围(93.44%)是毕业生较为满意的三方面图图 2- 8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评价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评价24(四)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四)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为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为 87.12%,其中选择缴纳五险一金及五险一金以上的比例较高,占比为 69.14%详见下图图图 2- 9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为为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情况情况(五)工作稳定性(五)工作稳定性更换工作单位情况更换工作单位情况数据显示,毕业至今,84.02%的毕业生工作较为稳定,未更换过工作单位,较去年增长了 9.74%,工作稳定性有所提高;有 15.98%的毕业生更换过工作单位,更换次数多为 1 次详见下图图图 2- 10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情况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情况25离职方式离职方式。
在对毕业至今更换过工作单位的毕业生调查中发现,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的方式以主动离职为主,占比为 87.22%详见下图图图 2- 11毕业生离职方式毕业生离职方式主动离职的原因主动离职的原因选择主动离职的毕业生中,个人发展需要(30.60%)、薪资福利低(24.14%)和深造学习(9.91%)是最主要的三方面原因注: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 100%的情况图图 2- 12毕业生主动离职原因毕业生主动离职原因26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就业趋势分析一一、、近近五五年就业流向趋势年就业流向趋势数据显示,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流向均以华北地区为主,其中 2018-2020年毕业生华北地区就业呈下降趋势, 2021 年后有所增长, 但 2022 年又略有下降,总体来看, 近三年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的比例基本在 60%上下波动 详见下图图图 3- 1近近五五年就业流向趋势年就业流向趋势二、用人单位未来三年人才需求二、用人单位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学历层次需求最多的是本科,占比为 99.64%;其次是硕士,占比为 94.46%。
详见下图图图 3- 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未来三年人才需求27专业需求情况专业需求情况 未来三年, 来校用人单位对我校专业人才需求最多的是土木工程,占比为 16.25%;其次是地质工程和市场营销,占比分别为 15.89%和14.29%详见下图图图 3- 3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对我校我校专业人才的需求(前十五位)专业人才的需求(前十五位)招聘规模招聘规模 用人单位每年的招聘规模在 41 人以上的占比 28.21%; 其次为 10人以下,占比为 27.86%详见下图图图 3- 4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招聘招聘规模规模28招聘规模趋势招聘规模趋势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校用人单位每年招聘人数变动不大,占比达到 46.45%;每年招聘人数逐年增加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占比达到 45.6%详见下图图图 3- 5用人单位招聘人才规模趋势用人单位招聘人才规模趋势29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评价一、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评价数据显示,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在“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调查中,毕业生认为执行能力、有责任感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度较高,分别为 98.25%、98.24%和 98.17%。
详见下图图图 4- 1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重要度评价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因素重要度评价30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总体满意度1达到 95.08%,对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其中就业手续办理情况、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咨询情况、就业信息服务情况排在前三位,满意度分别为 95.21%、94.99%、 94.72%图图 4- 2毕业生对学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1满意度满意度=很满意很满意+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即基本满意,即 5 分分+4 分分+3 分31三三、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达 95.66%,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他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在 94.00%以上其中对教师授课水平、整体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和校风学风的满意度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 97.37%、97.00%和96.13%详见下图图图 4- 3毕业生对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评价32四四、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等方面。
详见下图图图 4- 4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33第五部分第五部分用人单位调研评价用人单位调研评价一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2评价评价调查显示,来校招聘用人单位对学校 2022 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 99.29%详见下图图图 5- 1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评价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评价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 100%的情况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满意度评价(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满意度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较高,均在97.00%以上其中,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均达到 99.00%以上详见下图2 满意度满意度=很满意很满意+满意满意+一般一般34图图 5- 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对毕业生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评价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 100%的情况。
的情况35(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各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满意度均在 98.00%以上其中,对专业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满意度较高,超过 99.00%以上详见下图图图 5- 3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占比之和可能会出现不等于 100%的情况36二二、、人才招聘过程调研评价人才招聘过程调研评价(一)人才招聘渠道(一)人才招聘渠道调查显示,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招聘渠道,占比达到84.29%;其次是依托专业招聘机构(网站)和社会专门人才招聘会,占比分别为42.14%和 41.79%详见下图图图 5- 4人才招聘渠道人才招聘渠道(二)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品质(二)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品质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较为看重的个人品质主要是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详见下图图图 5- 5用人单位人才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招聘中中关注的个人品质关注的个人品质37(三)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能力(三)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个人能力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较为关注的个人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详见下图图图 5- 6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人才招聘人才招聘中中关注的个人能力关注的个人能力(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关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数据显示,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较为关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主要是专业应用技能、专业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经历详见下图图图 5- 7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人才招聘人才招聘中中关注的关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38(五)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五)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招聘过程中, 用人单位认为起决定作用的首因是面试过程中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占比为 65.64%;其次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占比为 48.75%详见下图图图 5- 8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人才招聘人才招聘中起决定作用的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素(六)用人单位在阅读简历过程中关注的内容(六)用人单位在阅读简历过程中关注的内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阅读毕业生个人简历时,最为重视的三个方面是所学专业(75.36%)、相关实践经历及社会活动经历(60.71%)和毕业学校(40.00%) 详见下图图图 5- 9用人单位在用人单位在阅读简历过程中关注的内容阅读简历过程中关注的内容39(七)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关注的内容(七)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关注的内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面试时,最关注的三个方面是表达能力(66.61%)、专业水平(61.43%)和综合素质的体现(44.82%)。
详见下图图图 5- 10用人单位在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关注的内容面试过程中关注的内容(八)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家庭地域的要求(八)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家庭地域的要求调查显示,75.89%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对毕业生的家庭地域并无要求详见下图图图 5- 11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对毕业生毕业生家庭地域的要求家庭地域的要求40(九)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难处(九)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难处调查显示, 47.14%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才招聘的难处在于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缺少一个相互了解认可的平台,缺少一个供需之间相互满足的有效途径;30.1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期望值太高,企业的知名度等达不到毕业生的要求详见下图图图 5- 12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难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难处三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均在 98%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的办理、 招聘信息发布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达到 99%以上 详见下图图图 5- 13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41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就业工作特点和举措就业工作特点和举措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
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主要负责同志一线动员部署、推进工作、指导帮扶、对话用人单位,形成了校院两级联动、部门齐动、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强化信息反馈,紧密跟踪了解就业状况,实时播报就业动态,发布 2022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通报 8期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做好“六个着力”,靶向引导,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强化学生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学生创业干事成才观一、强化学生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学生创业干事成才观围绕就业育人,通过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实施就业创业专项行动、举办就业招聘周、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多种方式,强化价值引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干事成才观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选树优秀毕业生典型我校刘宝军等 4 名毕业生就业事迹成功入选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董文帆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名单推出“就业微榜样”栏目,对就业创业典型进行事迹宣传,在充分展现河北地大学子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对在校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二、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着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二、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着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
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领学院领导班子、专业教师、班主任、员等拜访用人单位,带动全校全员深度参与就业工作实地走访了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智联招聘河北分公司、北京罗勒河北分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和大型招聘平台公司,就搭建协作育人平台、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了交流,达成合作意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我校成功立项 3 项42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开展招聘活动今年共开展大型网络招聘会 18 场,累计参加企业 3910 家,提供招聘岗位数 280030 个举办线上小型专场招聘会195 场,提供就业岗位近 11226 个发布校内招聘公告 665 条,累计发布岗位数总计达到 116896 个通过“2022 年地大就业助力行”系列活动持续为毕业生推送优选企业招聘信息与鹿泉区委区政府、山东潍坊人社局、南昌市委组织部等积极对接,开展区域性招聘活动三、优化精准推送,着力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三、优化精准推送,着力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通过持续完善就业智慧平台功能,不断提升我校就业工作服务水平和数字化能力 我校的智慧就业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就业信息网和就业互联互通,实现了电脑一体化,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足了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和便利化需求。
开通网络签约功能,满足了相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多元签约需求, 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就业工作截至 2022 年 12 月, 智慧就业平台注册企业已达到 5727 家, 较去年增加 529家;发布职位信息 18745 条,发布招聘公告 3249 条冀地大”公众号关注人数 23711 人,毕业生关注绑定率达到 98%以上四、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四、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全覆盖 2022年共开设74 个教学单元,42 名教师参加教学活动,课程覆盖大一和大三在校本科生二是线下线上结合举办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节开展包括权益保护、职场素养、生涯测评解读和出国留学等系列讲座 5 场;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简历制作大赛,学生参与活动人数达到 1000 多人次评选获奖人数 40 名,优秀组织单位 5 个其中,1名同学获得河北省大学生简历制作大赛优秀奖三是强化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通过现场、网络、等形式,为百余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生涯咨询和求职择业指导,解决学生生涯和求职困惑,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43五、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活动,着力解决特殊就业群体就业困难五、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活动,着力解决特殊就业群体就业困难精准帮扶有温度、有深度。
为 2022 届特殊群体毕业生建立台账,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学校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任课老师、员等“一对一”结对,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工作要求进行精准帮扶,促进特殊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认真组织动员申报河北省求职补贴,为 231 名毕业生申请发放求职补贴 46.2 万元;向 120 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援助 2.43 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殊群体毕业生求职经济困难六、依托省级双创学院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六、依托省级双创学院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今年,我校获批河北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通过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创业通识类课程、专创融合类课程、创业活动类课程、 创业实践类课程等, 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利用课内与课外进行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知识、技能、 精神培养的目标支持专业教师讲授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出台了《河北地质大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奖励办法》,以各种形式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创业生态公园(孵化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加第七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共 9 件作品推荐参会,获三等奖 3 项、优秀奖 6 项2022 年我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0 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