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古诗句的倒装问题.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谈谈古诗句的倒装问题 谈谈古诗句的倒装问题 律诗对仗(包括绝句对仗)的句子布局,往往展现成分错位的现象,已如上述其理由,主要与格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及诗对这些要求的贯彻有关下面选取若干例子,试作概括说明 格律诗的句子,都受到平仄格式的严格约束为了适应格式的平仄需要而调整字词的先后次序,这是读者最轻易感觉到的 杜甫五律《日暮》的五、六句作“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诗的通常语序理应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为什么选择错位呢?该诗三四句为“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按声律,接下去理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而上述通常语序的平仄组合却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出句还合格,由于单数字平仄不拘;对句第四字就非改用平声不成调整为上述奇怪语序,平仄组合为“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便完全得志了平仄格律的需要 钱起五律《送少微师》的五、六句作“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读者很轻易把“少”理解为“一饭”的谓语,但这样理解,“人烟”无着落其实这一联是说“欲一饭而人烟少,独行时山雪甚深” “一饭”和“独行”被插入主谓布局之中。
为什么选择如此错位呢?该诗三、四句为“世路无期别,空门不住心 按声律,接下去理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而上述通常语序的平仄组合却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出句对句均不合要求调整为上述奇怪语序,就完全得志了平仄格律的需要 格律诗的句子,还受到隔句押韵的制约,要保证,在偶句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语序可变,恰好成为韵脚调整的重要手段 杜甫五律《晴》之一,前四句是:“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纹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它的后两句依通常语序应作“知湖外草碧,见海东云红”平仄组合是“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这两句的变异语序那么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根据单数字不拘平仄,两种句式在平仄上均不成问题但还要考 虑押韵要求上一联偶句末字为“纹”,因此,这一联务必采取变异语序,才能于偶句末字用上与“纹”同韵的“云” 钱起的五律《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其中间两联是“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在前的一联,清晰是“竹”、“山”的定语全都后置了,通常的语序应作“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这一联的语序按常规,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按错位,平仄组合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二者平仄皆协但错位的布局能让此联对句句末的“时”字,与下联对句句末的“迟”字保持同韵选择错位,理由在此 格律诗运用对仗的一些要求,也会影响诗句成分的位置安置反过来说,成分可以错位,也让格律诗轻易构成适合的对仗 杜甫的五律《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其中间两联云:“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这后一联的“风物悲游子”,属主宾互置的错位,主语“游子”本居句首而反处句末,宾语“风物”本居句末而反处句首但幸好可以如此组成诗句,才得以跟“登临忆侍郎”组合成为对比工整的对仗 韩愈的排律《精卫填海》有一联为“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出句的“细”字是定语后置,“山石细”等于“细山石”;对句那么是一个兼语句,“心里梦想海波变为宁静为什么出句要让定语“细”错位而居后呢?不是由于协调平仄,若不错位,平仄组合为“仄平仄平仄”,它与错位后的“仄平平仄仄”是等值的;也不是由于调整韵脚,该句并非韵脚所在之处这一句采用错位句式纯粹为了得志对仗的需要,只有把定语“细”置于句末,才能与下一句构成工稳的对仗 语序一反常态,往往“一箭双雕”,既能使平仄协调,又能让韵脚和谐,或对仗般配。
杜甫五律《游何将军山林》的前四句作“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其中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是“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的错位采用这种错位布局,既有平仄的理由,也有押韵的理由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正好承接了一二句的“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同时,它也使次联偶句句末的“梅”字,也能与首联偶句句末的“开”字构成同韵 司空图的《杂题》一诗,开头两句是:“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上句的宾语“舴艋”(一种小船)前置于句首按常态,上句实为“猿偷上舴艋”宾语“舴艋”之所以提前,是为了在平仄上(构成“仄仄平平仄”的组合)和字面上(“舴艋”当作“蚱蜢”,它与“蜻蜓”都属于昆虫,于是成了“借对”)都能与下句彼此匹配 有时变更一个诗句的的语序,还会达成一举而三得,在平仄、押韵、对仗方面都明显受益舴 杜甫的五律《遣意》,中间四句作“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香传小树花”属于主谓倒装,其谓语也动宾倒装,理解的时候,理应说成“小树花传香”为什么不按一般语序表述,而要倒过来说成“香传小树花”呢?由于这样说,既符合律诗在这一句所需要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上一句“云掩初弦月”其平仄为“平仄平平仄”),又能用“花”字做韵脚,与上联的韵脚“沙”字保持同韵,还可以与出句“云掩初弦月”对得相当工整。
假设写成“小树花传香”,平仄组合变成“仄仄平平平”,句末“香”字又失韵,而且也无法与出句构成对仗 王维的五律《春日上方即事》中间两联是“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其中的“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明显是错位布局,宾语“柳色”、“梨花”都前置于句首恢复通常语序应作“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选择错位布局,其理由首先在于“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刚好得志了上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下联的平仄要求;其次,这样错位,保证了此联的偶句句末字“藏”,能与上联的偶句句末字“床”构成同韵;结果,现有的错位布局还使该诗中间这两联对仗节奏有别,前联为“二、一、二”,后联为“二、二、一”,否那么按通常语序,两联的节奏都是“二、一、二”;虽非大错,也是犯忌 诗句成分的错位,或说倒装,适应了格律诗在平仄、押韵、对仗方面的要求,还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这后一方面的处境,我们计划另文议论,此处就不去涉及了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