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pdf
4页主备人:朱龙江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4、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等,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二、预习内容1. 作家和作品刘义庆( 403— 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世说新语》 :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2. 谢道韫 (349 —409) “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三、新知认知1. 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无奕 () 女2. 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4. 熟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5、本文写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试举一例说明预习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太傅()雪zhò u()欣然()柳xù()凝()韫()2. 根据课文补充句子?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3.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咏雪的诗句,你能写出几句?【预习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 ,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3.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拓展迁移】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纷纷,好像等级批改人【练习反馈】 ( 10 分)一、解释词语:1. 内集: 2. 儿女:3. 俄而: 4. 未若:二、翻译下列句子:1. 白雪纷纷何所似:2. 撒盐空中差可拟:【反思平台】0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总第()课时主备人:朱龙江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教师寄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 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 感知课文内容,评价人物形象【学习难点】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语气、表情,感知文意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非人哉()友人惭()笺疏()()4、走进作家作品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 ,是由(朝代)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这部书的题材是,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友期行去后乃至门外戏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6、翻译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君与家君期日中7、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预习检测】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待君久不 / 至,已去C、陈太丘/与友期/行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 “乘”等)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C、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然后”等)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3、翻译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元方入门不顾【预习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组合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2、讨论人物性格: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有意思?3、品读探究——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拓展迁移】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限时作业】 ( 10 分)1. 翻译划线的词语(1)期日中( 2)太丘舍去(3)元方入门不顾(4)尊君在否2、 【中考链接】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 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 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 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去(舍弃、 丢下) B.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C. 及事讫 (完毕) 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 、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 的反面例子, 乙文选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反思平台】李家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