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主专制加强学案.doc
2页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学习重点:1.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三、学习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2)元朝教训: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 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4)导火线:“胡惟庸案”成为废除宰相制度的导火线2.经过:1380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 和 ,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客观会导致宦官乱政;秦以来的 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1.直接目的: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形成过程:(1)明太祖设立 ,作为侍从顾问;(2)明成祖选拔 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由此出现3.发展: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4.认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依皇帝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5.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稳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和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兵权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年,仿照明朝制度,设 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 、和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2.目的:(1)根本目的:加强 (2)直接目的:办理 军务3.时间: 年间4.职权: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5.认识:(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 ,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 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四、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科技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合作探究】1.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有哪些?有何特点? 2、阅读p17历史纵横。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始终隐含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什么?为解决两对矛盾,明初是怎样解决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3.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 B. 皇帝任人唯亲C.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D.专制皇权加强4.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 )①承宣布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6.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 )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7.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④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以下关于“票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随着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内阁大臣取得票拟权②票拟是指内阁大臣替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处理意见③票拟权的取得反映了内阁地位的提高④票拟权的取得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在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0.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 ) A.皇帝把军权掌握到自己手里 B.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C.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D.军机处设立后,原来权利很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不再限制皇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机构:(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