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共21页).doc
21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各 论第一章 肺系病证第一节 感 冒【目的要求】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 | 1.讲解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为主症,并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和 3.讲解感冒的诊断要点,与某些温病早期的区别 4.强调本病辨证属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5.强调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风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暑湿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6.强调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区别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解表7.讲解感冒的治疗禁忌,以及并发症和夹杂症的处理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 咳 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一般概念 2.掌握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3.了解咳嗽的诊查要点 4.掌握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止咳;内伤咳嗽治疗重在扶正补虚 5.熟悉常见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2.强调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燥热的不同,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解咳嗽的诊断要点,提示相关辨病知识 4.强调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5.强调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法,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证,用疏风清热,宜肺止咳法,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法,桑杏汤加减;若凉燥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法,二陈平胃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肝火犯肺证,用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法,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6.提示咳嗽治睥、治肝、治肾的整体疗法,以及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内伤忌用宣肺散邪法等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 哮 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的概念和特征 2.熟悉哮病的发生是痰伏于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4.熟悉病理性质有虚实之不同,而实多虚少,邪实正虚 5.掌握发时当与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的治疗原则 6.掌握发作时区别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平时着眼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的基本辨证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哮病的概念足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2.讲解古代医家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病后而诱发。
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 4.讲解哮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喘证、支饮相鉴别,提示辨病诊查知识 5.强调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以邪实为主,一般多见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而未发时主要为肺、脾、肾三脏之亏虚若久发正虚者,每多虚实错杂,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主次 6.强调哮病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冷哮当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当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当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寒包热哮当解表散寒,清化痰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当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虚哮当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平喘固本汤加减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应扶正治本肺脾气虚者,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以六君子汤加减;肺肾两虚者,当补肺益肾,以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7.讲解喘脱危证的处理 8.提示哮病寒热、虚实相兼转化和风痰为病的治疗,以及有关哮病夹瘀血的认识教学时数 】 3学时 第四节 喘 证 【目的要求】 1.了解喘证的概念和临床特征。
2.掌握喘证的主要成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所致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3.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证治4.熟悉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和正虚喘脱的治疗教学内容】 1.讲解喘证的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介绍历代医家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2.强调喘证病因为外邪侵袭{外感风寒、风热犯肺},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劳欲久病所致 3.强调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为邪壅肺气,宣降不利;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4.讲解喘证要注意与气短相鉴别,喘证主在呼吸困难,气短主在呼吸浅促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知以 5.强调喘证的辨证要点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又当辨别外感内伤,虚喘则应辨清病变脏器治疗原则实证宜祛邪利气,虚证当培补摄纳 6.强凋喘证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实喘: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加减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虚喘: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补肺汤加减;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正虚喘脱证,扶正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教学时数】3学时第五节 肺 胀 【目的要求】 1.了解肺胀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 2.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他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迷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3.掌握肺胀的辨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4.熟悉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胀的临床表现以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并阐述与痰饮、咳喘、心悸、水肿、厥脱的关系 2.讲解古代医家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本病多因久病体虚,复加感受外邪而诱发 4.强调肺胀的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血瘀、水饮交错为患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虚实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5.讲解肺胀与哮病、喘证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奁要点 6.强调本病辨整总属标实本虚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偏实者需分清痰浊、水饮、血瘀;偏虚者当分清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脾、肾、心病位主次所在治疗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本虚则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分别治以益气、养阴,或气阴兼凋,或阴阳两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7.强调肺胀常见证型的辨证沦治:痰浊壅肺证,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法,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肌减:痰热郁肺证.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法,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痰蒙神窍旺,用涤痰、开窍、息风法,涤痰汤加减,另服苏合香丸,热闭予局方至宝丹阳虚水泛证,温肾健睥、化饮利水法,真武汤、五苓散加减肺肾气虚证,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法,平喘围本汤、补肺汤加减喘脱者,用参蛤散,或黑锡丹 8.讲解防止感冒、咳嗽迁延成为慢性咳喘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以及避免感受外邪两发等护理知识 9.讲解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时数】3学时第六节 肺 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特征,病因为感受风热,或痰热素盛,内外合邪病机为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 2.熟悉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掌握治疗本病的主法。
3.掌握肺痈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治法 4.掌握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教学内容】1.讲解肺痈是肺叶生疮的病证介绍历代医家对肺痈的认识2.强调病因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病机为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3.讲解肺痈的诊断方法,要注意与肺系病痰热蕴肺证、风温相鉴别等诊查知识4.强调肺痈的辨证主要分初期、成痈、溃脓、恢复期四个阶段,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为大法5.强调肺痈各个病期的辨证论治初期:用疏风散热,清肺化痰法,以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用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法,以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法,加味桔汤加减恢复期:用养阴补肺法,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煎加减6.强调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的原则,避免过早补敛,闭门留寇提示防止并发大咯血、脓胸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七节 肺 痨 【目的要求】 1.了解痨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发病的相互关系 2.熟悉本病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的特点 3.掌握本病要病机主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 4.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
5.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以及虚中夹实的临床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为特点,并简述历代对本病的认识 2.强调病因为“痨虫”,病位在肺,并与脾、肾有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 3.讲解肺痨的症状、体征等诊断要点,与虚劳、肺痿的区别以及辨病方面的知识 4.强调治疗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以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肺阴亏损证,用滋阴润肺法,月华丸加减虚火灼肺证,用滋阴降火法,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耗伤证,用益气养阴法,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阴阳虚损者又当滋阴补阳,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5.讲解肺痨的预后转归及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等预防调护知识 6.提示肺痨当掌握虚中夹实的处理方法,扶正要重视培土生金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3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