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百花园二.doc
6页S版语文第十一册百花园二清新区第二小学 梁月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教学目标: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在交流活动中领悟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3、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教学难点:用指定的比喻词写恰当的比喻句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一)体会比喻的作用1、投影: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浪翻动,像海上的波浪2)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2、让学生读读,留意带点的词语,说说这两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交流:句子中分别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句子(1)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句子(2)中,用“雷鸣”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4、教师小结:运用比喻,能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二)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提示: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B、力求创新三)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写出的比喻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从例句入手,了解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老师提示,让学生掌握运用比喻的要点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拓展与交流 (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二)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三)教师酌情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在本单元的一组文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抒发了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如《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描写,《明天更辉煌》中把香港当作人来写,《山海关》中作者运用重点词语来表达热爱祖国疆土,热爱祖国的情怀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还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以便今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设计意图: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积累、掌握写作方法 三、积少成多 (一)交流课前对《己亥杂诗》的搜集情况二)老师适当补充: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
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指名朗读,正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能用最快的时间背诵下来五)指名能背诵的同学尝试,表扬 (六)拓展:出示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臻)【设计意图:在课堂上适当开展背诵比赛,学生会读得兴趣盎然时间花费少,背诵效果快,课堂效率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教学目标: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得高学生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调查采访,撰写报告教学过程:一、讨论与交流(一)讨论:今天家乡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居民住宅、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家乡特产……) (二)小组合作讨论确定调查的对象三)交流调查方式可以采访老人,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
四)教师提示: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更高效、更省时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就需要学会浏览阅读“指南针”《学会浏览》【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增强学生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掌握开展活动的途径二、调查与采访 (一)组成小组,撰写活动计划,有序开展调查和采访 (二)围绕调查对象搜集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进行拍照、录像等三)强调注意事项:1、要注意人身安全需要带相机到调查地点拍照时,要保管好财物2、要及时记录调查和采访的时间、地点和数据等3、整理与分析把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汇总、分析和整理,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表格参照书本51页4、调查及完成调查报告时间:一周一周后举行交流与展示活动设计意图:指导撰写计划,强调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减少活动的盲目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提高语文素养,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实用价值 三、交流与展示(一周后举行)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召开的“今日家乡”主题发布会上发言、交流发言的同学在介绍本组调查成果时,还要说明组内同学在本次调查中的分工和收获,还可展示搜集到的实物、图片等。
组内同学可以对发言的同学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在充分准备、充满兴趣的交流与展示中,同学们各抒已见,有啥说啥,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空气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江春水的话,那么这学生便是生机无限的游鱼了 四、评价与反思调查采访活动”小组评价表姓名: 所属小组:评 价 项 目小组评价自 评积极参与活动( )颗星( )颗星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 )颗星( )颗星和同学合作愉快( )颗星( )颗星能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形成报告( )颗星( )颗星敢于交流,勇于展示( )颗星( )颗星老师总评价: ( )颗星备注:根据表现给予1——5颗星的评价回头看看,我的感想:【设计意图:此评价表着重于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活动前出示该评价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活动后再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或课余进行评价,通过生生互评、自我反思等方式,以起到激励促进作用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提高自由习作能力教学重点: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教学难点:选材新,立意高教学过程:一、读提示,明要求(一)指名读提示,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思考本次习作要求二)学生自由畅谈,审清题意,明确写作要求题目要求有四句话,第一句说明这是自由作文;第二句解释“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三句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第四句提醒学生要注意修改二、聊话题,定选材(一)这次习作你最想写什么呢?写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写事(快乐、难忘、伤心……)写景、写物、写想像作文、写读后感、写心底话,还是……先个体思考,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二)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评,注意学生的选材是否正确健康,并肯定选材别致新颖的同学设计意图: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次作文,表面看来内容广泛,可写素材很多,实际上由于学生不善于捕捉身边的材料,所以越是广泛,学生越是无从下手,或是写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因此,在选材上必须拓宽学生思路,并指导学生从中筛选,挑选出健康有新意的材料。
三、理思路,学写法(一)思路点拨这次习作是自由写作,思路比较开阔和自由,下面仅列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1、记事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也可以按倒叙法来布局2、写景文章可以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3、写游记可以按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来写4、写物文章可以按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组织材料二)写法指导1、开头的几种方式:A、总起,统领全文;B、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引用诗词、名言、歌词等2、结尾的几种方式:A、抒发感情,点明中心;B、排比句式结尾;C、引用诗词、名言等3、注意材料的详略安排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与表现文章中心意思关系一般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4、适当的时候可采用首尾照应的写法5、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6、起一个醒目的题目设计意图:启导思路,指导写法,为学生铺桥搭路,减少障碍四、自动笔,初尝试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进行初步试写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强调写完后自己要多读几遍,注意修改 五、选例文,齐评改一)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若干篇典型习作准备在班上交流 (二)表扬写作认真的同学,欣赏部分优秀习作(可请习作的小作者朗读)三)组织交流评改。
1、对挑选出来的典型习作进行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2、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3、交流评改小组成员间交流习作,相互点评也可在班内与自己喜欢的同学交换评改要求在别人的作文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评价及建议,并署名)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评价修改的标准、方法,形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适当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六、作业:修改习作,并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