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六国论》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74148902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16.4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 1.苏洵 《六国论》 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 他认为六国的最终灭亡,不是通常所认为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 而是 “ _________”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 《 六 国 论 》 的 两 个 分 论 点 是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5.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苏洵认为, 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 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_”。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阿房宫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苏洵的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 ,借古讽今,发人深省;而“___________”的告诫又是那样真切深沉弊在赂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 如韩愈 《师说》 中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必有我师,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1.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2.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 _____,非秦也;__ 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 《六国论》“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______________” ,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弊在赂秦) 13. 苏 洵 在 《 六 国 论 》 中 借 助 “ _______ ___ ,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4.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5.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____________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在《六国论》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又在六国下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9.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_______________”而燕国“___________”,才招来大祸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 20.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良将犹在 ” (刺客不行) 21.“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个字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2.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 战绩是 “______________” , 但非常可惜的是 “______________” 二败而三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4..《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5.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6.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7. 苏 洵 认 为 燕 赵 的 灭 亡 令 人 同 情 , 因 为 他 们“__________,__________”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28. 苏 洵 认 为 , 如 果 六 国 国 君 把 贿 赂 秦 国 的 土 地 用 来“__________”,把侍奉秦国的心意用来“__________”,结果一定会大不一样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 29.苏洵认为, 如果六国国君丢掉幻想, 不去取悦秦国, 而是 “” ,那么一定会出现“”的结果并力西向,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30.杜牧《阿房宫赋》主要借秦王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不顾百姓死活,而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批评北宋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天给贿赂辽国送,实在是 不应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1..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 32. 《六国论》 中 “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 是因为: ______, ______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3.苏洵认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灭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4..《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不赂者以赂者丧) 35..《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6.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终继五国迁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7. 《 六 国 论 》 中 记 叙 六 国 先 人 开 拓 疆 土 十 分 不 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8.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暴霜露,斩荆棘) 39.苏洵在《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 40.《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 41.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42.《六国论》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说明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4.《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古人云: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5.《六国论》中从反面提出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结果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6.《六国论》中,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7..《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8..《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49.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50..《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秦到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1. 苏 洵 在 《 六 国 论 》 中 讲 述 赵 国 败 亡 的 原 因 时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52.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______”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 “想当年,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4.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 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 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5.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