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动生理总结复习资料.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285166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料仅供参考 学习部运动生理课堂笔记整理运动生理课堂笔记整理一 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2、适应性: 机体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 的、适合自身生存模式,生物体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3、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4、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5、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也称静力性收缩6 、等张收缩:肌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也称向心性收缩或动力性收缩特点:张力>阻力,长度缩短,做功7、 体液: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8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9、 自稳态:体内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保持动态平衡,称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或自稳态10、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 100 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

      11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12、 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3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心力储备或泵功能储备心力储备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的最大和最适宜的变化14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称为血压(即动脉血压)15、呼吸: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16、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在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17、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18、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叫氧容量19、能量代谢:各种能量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20、基础代谢: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 20-25c°条件下的能量代谢21、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22、排泄:把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23、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24、前庭机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25、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26、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27、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资料仅供参考 学习部28、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二 简答题如有错漏自行修改)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⑴ 神经调节① 概念: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② 特点:快速、准确、不持久⑵ 体液调节① 概念: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②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⑶ 反馈控制系统特别是负反馈调节对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起重要作用反馈调节的控制部分受受控部分影响,有自动控制能力负反馈可逆,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正反馈不可逆,不断增强的调控,直至生理过程结束2、用“离子学说”说明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简单的回答)答:“离子学说”说明○ 1(1)静息时,膜内(K )>膜外(K ),膜对 K 又有一定的通透性,K 顺着浓度差往膜外扩散,而 A 不能通过,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2)由于 K 扩散在膜外形成正电场,它将阻止 K 的继续外流,当电场力与浓度差形成的推动力达到动态水平衡时,K 的静移动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就是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详细的回答)○ 2**⑴ 概念: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也称膜电位⑵ 机制用“离子学说”解释① 产生条件:Ⅰ 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同; Ⅱ 细胞膜通透有选择性② 产生的基础:K+外流③ 机制:Ⅰ 静息时,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膜对K+有通透性, K+向膜外扩散,膜外正电荷增多,膜内负电荷增多,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Ⅱ 膜外正电荷和膜内负电荷阻止K+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K+外流的力量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动态平衡,K+不再外流,膜电位稳定在一定水平。

      3 、简述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答:(1) 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2)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① 肌膜动作电位(AP)通过横小管传导到肌细胞的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学习部② 肌膜AP 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钙通道开放→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型改变→原肌凝(球)蛋白分子构象改变→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激活ATP 酶→分解ATP 并释放能量→粗细肌丝相对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③ 肌质网对Ca2+再吸收:肌浆中Ca2+浓度升高→肌质网膜钙泵将Ca2+逆着浓度梯度转运至肌质网储存→肌浆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 分离→肌钙蛋白与原肌球蛋白恢复原来的分子构象→肌肉舒张4、 试述血液主要有哪些功能?(1)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① 维持水、氧、营养物质含量;②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的相对稳定2)运输① 将氧和营养物质运到身体各处,供代谢需要。

      ② 将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运到排泄器官3 )调节① 将内分泌的激素运到周身,参与神经-体液调节② 通过血管舒缩,调节体温4)防御和保护① 白细胞吞噬分解微生物和坏死组织② 血浆中的免疫物质如抗体,消灭外来抗原,避免传染病③ 血小板加速凝血和止血5 、试述血液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1)酸碱度:血液酸性和碱性的程度正常值:7.35-7.452)血液PH 值必须保持相对恒定,否则影响正常生命活动3)血液中存在缓冲酸和碱的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NaHCO3/H2CO3=20/14) 缓冲机制:①组织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浆,H++NaHCO3→Na++ H2CO3↓H2O+CO2 ② 碱性物质(如碱性食物)进入血浆,OH¯+H2CO3→HCO3¯+H2O通过这两个途径缓冲血液的酸度和碱度,使血液 PH 值稳定在正常水平6、 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概念: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2) 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每分输出量就增加,反之每分输出量减少3) 心率:Ⅰ 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Ⅱ 心率过快,每个心动周期缩短,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使每搏输出量减少,每分输出量减少。

      Ⅲ 一般体力劳动者,心率超过140-150 次/分时,每分输出量减少4)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心肌收缩力越强,射血分数资料仅供参考 学习部越高,心缩末期心室内血液排出更完全,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越小,心室内余血量越少,每搏输出量越多,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减少5) 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7、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率增快,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下降,但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收缩压降低幅度大,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不大,舒张压的改变主要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幅度的作用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和/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使动脉血压降低。

      反之动脉血压升高8、长期运动训练队心血管系统产生哪些影响?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合调节能力长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是的心率可低至 40~60 次/分,这种现象被称为窦性心动徐缓2)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量强,心力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 克,因此,运动型心脏增大是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3)心血管机能改善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 ATP 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 Ca的贮存,释放合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 再合成速度2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加9、胸内负压式怎样形成的?其生理意义如何?答:胸内压指的是胸内膜内的压力,测定发现,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形成原因如下:1)出生后由于胸腔的发育与扩张较肺快速,肺处于被动牵张状态2)肺组织纯在弹性回编力公式:胸内压=肺内压(或大气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1)使肺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2)能够对位于胸膜腔内的心脏合大静脉的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10、何谓肺牵张反射?试述其反射过程及意义答: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资料仅供参考 学习部过程:吸气时,肺扩张牵拉感受器引起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纤维传入延髓吸气中枢,从而使吸气中枢产生抑制作用,终止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牵拉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解除了对吸气中枢的抑制,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产生吸气,从而又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意义:在于维系呼吸的节律性,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延髓的吸气中枢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合深度12、试述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答: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合氧化能系统肌肉在运动那个中 ATP 直接分解供能,为维持 ATP 水平,保持能量的连续性供应,CP 在肌酸激酶作用下,再合成 ATPCP 在肌肉中贮存量很少,约 15~17mmol/kg 温肌,其维持时间为 6~8 秒酵解能一般认为,在极量强度晕的开始阶段,该系统即可参与供能,在运动 30 秒左右供能速率达最大,其输出功率可达 5.2mmolATP/kg/s 维持运动时间 2~3 分钟。

      氧化能系统,糖类脂肪合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的能量该能源系统以糖合脂肪为主,尽管其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仅达酵解能系统的二分之一,但其贮备量丰富,维持运动时间长(糖类可达 1~2 小时,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