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384491400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78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十三五 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将重点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由以治病 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 创新专项规划,快来看看吧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时 期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在 卫生与健康领域进一步细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 科技创新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 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 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 用,特制定〈〈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工作基础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在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作用不断增强。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在干细胞、基因组测序、疫苗设计、结构生物 学、肿瘤免疫治疗等国际生物前沿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疾病作 用机制、新靶点发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卫生 与健康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疾病防控领域,制定并推广了艾 滋 病、肝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150余项疾病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防控策略;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 合 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完善了出生缺陷防控适宜技术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传染病病原检测和监测体系, 对未知病原体的鉴定和确诊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入境人员中首次 检测出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病例,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在新药创制领 域,药物大品种改造研究成效显著,新药创制关键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药物临床前评价、新型疫苗和抗体制备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小分 子靶向治疗、新型抗体、肿瘤免疫治疗等214个前沿创新产品获批开展 临床研究,埃克替尼、西达本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戊肝 疫苗等24个I类创新药物获批生产,伊马替尼、替加环素等50多个专 利到期药物实现了国产化在医疗器械领域,脑 起搏器、骨科机器人、 组织工程皮肤、128排CT、3.0T磁共振、PET-CT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等 一批关键生物医用材料和先进医疗设备开始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

      在预 防康复领域,环境与健康、健康风险因素干预、健康科普等研究不断深 入,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初见成效,康复辅具研究和开发取得进展在中中医防医药现代化领域,对传统中医药理论 内涵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 治重大疾病水平不断提升,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麝香、沉香、肉疝蓉 等一批名贵中药材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一批临床价值大、市场价值高的中药大品种得到二次开发,中药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在平台 建 设方面,建立了 11个疾病领域的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批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初步构建了多个疾病领域的 协同创新网络二)战略需求1.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 进程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 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 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重,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和结核病等传染病威胁仍不容忽视,新发突发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 碍等疾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对出 生缺陷防控带来新压力,医疗资源瓶颈问题更加凸显。

      科 技创新作为引 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原动力,要为解决卫生与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 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 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 引领健康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健康产业是保障卫生与健康的重要基础条件健康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增长空间大,是最具开发价值和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是 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在技术驱动和需求 拉 动的双重影响下,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 发展,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 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以 科技为引领,大力发展健康科技产业群和服务新业态,对于打 造未来竞 争优势,抢占新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推动供给侧改革、全 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建设健康中国至关重要3, 推进科技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卫生与健康科技的创新突破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各国打造国家 竞争新优势的核心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 继续将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优先领域进行布局, 不断强化卫生与健康科技的公共财政投入,并陆续推出脑科学、精准医学、抗 癌登月等计划,医学科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很多重大疾病、 难治性疾病防控呈现革命性突破的端倪,系统化集成、多要素协同、规 模化组织成为引领全球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卫生与健康 科技创新体系仍不完善,稳定、可持续性投入缺乏,医产学研协同创 新 不够,科研成果与疾病防治实践之间存在两张皮问题, 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临床医学、公 共卫生等学科领域研究薄弱,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有待提 高,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能力不强,由疾病诊疗向提 升健康的战略转变亟待推进,具有白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医疗 器械等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薄弱,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 化发展推进不够,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 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引领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力支撑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 指导思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 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创 新、协 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 会、全国 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在健康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 疗效、保障健康、惠及民生为目标,着力构建体现中国特 色和领域特点 的协同高效科技创新体系,显著提升白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供给 质量,为建设健康中 国和科技强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发展健康产 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 基本原则创新引领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 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纳米等前沿技术发展为先导,加强多学科的 交叉融合,攻克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 突破和白主创新优势,攻克重大疑难疾病防控难题需求导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民生保障需求,突出解决我国面临的主 要健康问题和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简便、价廉、 优效、安全的卫生与健康技术及产品,强化健康保障能力,缓解 看病 贵、看病难的问题,引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开放整合强化医研企各主体研究力量协同创新,加强创新网络建设, 推动科研数据、科技资源、实验设施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坚持以 全 球视野谋划卫生与健康科技的开放创新,推动卫生与健康科技国际交流 合作机制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策环境, 建 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导向机制,以新机制加 强创 新平台建设,构建创新活力更强、临床转化效率更高、产业化与 普惠化 更紧密衔接的创新体系三、发展目标(一) 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国家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 体系, 部分重点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 的防控技术获得重要突破,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医疗服 务供给质量明显改善,健康保障模式转型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 发挥,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助推 健康中国建设提 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 具体目标1.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精准医学、再生医学、协同医疗、智慧医疗、整合医学等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白主 创新优势,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2. 创新基地平台不断完善 在明确定位、分类整合的基础上,优化布局卫生与健康领域研发基地和 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统筹布局国家医学大数据及样本资源库等平台基地,建成覆盖 100万健康人群和10个重点疾病的大型人群队列,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医学科技辅助创 新平台、中医药科技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部门和地方卫 生与 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的建设3. 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优势企业等转化主体的作用,针对重大 疾病和重大健康问题形成100项左右诊疗规范、技术标准、临床路径和 防控策略,构建系统化、机制化的普及推广网络,建设一批国家和区域 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实施一批适宜技 术示范项目,面向基层推广应用100-150项新技术,开展医学成果转移 转化培训30-50万人次4. 支撑健康产业发展突破新药发现、高端医疗器械、个性化健康干预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 研制20-30种创新药物,开发一批新型医疗器械、康复辅具、可穿戴设 备、生物医用材料等健康产品,形成20-30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 品牌 企业集群,引领构建医养康护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保障体系,推动新 型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四、重点任务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总体部署,通过科技创 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与人才 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医学前沿技术研究,组织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和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研发,研制新型药物和医疗器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卫生与健康科技保障示范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聚焦个体发育、衰 老调控、免疫、代谢、脑科学、环境与健康、心理健康、人体微生 态、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医药等方面的关键医学问题,加强部署基 础研究, 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理论基础专栏1:应用基础研究1. 个体发育基础研究围绕胚胎-胎儿-儿童个体发育分化的重要阶段, 研究发育的时程性调控机制,个体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细胞分裂、迁移、 凋亡等生命现象的机制,以及常见出生缺陷疾病的遗传学病因和发病机 制等2. 衰老调控机制研究研究衰老过程中的营养代谢异常和生物节律的关 系,衰老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 发展 的关系,寻找器官衰老的新靶标,开展生殖系统衰老与调控研究, 提出 延缓衰老过程的新策略。

      3. 医学免疫学研究研究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机制,免疫识别、免疫记忆的分子机理和本质特征,恶性肿瘤、白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相关的急 慢性炎症的免疫学基础4. 人体代谢基础研究研究人体代谢功能稳态维持及失调机制,重点关 注疾病代谢模型建立、人体代谢组学研究、糖脂代谢异常调控、消 化道内分泌功能调节、营养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