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南开区新星小学徐虹第八期作业《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研究》.doc
5页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一、创造性阅读的内涵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阅读材料中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个性化鉴赏、体验、感悟,强调各种个性化的感受、见解和启示的发表、交流与分享创造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自己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创造性阅读教学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多角度思考它体现的特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设计创造性阅读教学二、实施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策略1、挖掘教材,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惟教材独尊但实际上,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进行师生对话的“中介和话题”因此,只有转变曾长期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绝对化”“权威化”“圣经式”的教材观,树立新型的“范例式”教材观,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使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对话和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认真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大有好处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方法如下:(1)创: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
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能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类似核聚变的教学效应2)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小游戏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将课外的文字材料引入课内,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比如:在《画风》一课的教学中,将叶圣陶先生的诗歌《风》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以发展3)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阅读学习的 ,在阅读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余地,在学习内容上提供了选学内容,习题提供了选做习题,在“综合性学习”里,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比如在教学《小黄鸡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通过读书一定对梅梅的善良有了初步的体会,但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自身经验深刻领悟呢?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空白点”可供我们挖掘课文中提到梅梅给小黄鸡准备了一个盒子当做它的住处,可以启发学生从养小动物的经历引导:“猜猜看,梅梅会把这个盒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她会怎样给小黄鸡布置这所‘房子’?”凭借课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儿时的生活趣事浮现在学生心头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这也正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2、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创新成果。
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必然意味着学生因困难而导致挫折和失败,甚至一无所获,但在其中所获得的经验却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今后发展和创新的有效积累 (1)预留质疑的时间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结合课题提问,请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或在课文临近结课时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2)示范质疑诚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随着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应随之有所提高,化零为整,保重舍轻教师应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做好范例,保证提问效果,寻求问题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把“问”转化为“思”,并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高潮点、疑难点、兴趣点、感情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点”所在处,在最合适的时候提问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方面。
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学生的回答往往仅止于现象,停留在表面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即在学生思维的高潮点处进行提问,答案就会覆盖整篇课文,不仅仅停留在家具布置上,更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考虑,并根据全文内容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3、展开想像,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想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像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像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学习中,想像力欠缺的学生往往对文字的情景理解不具体、不深入,不易形成清晰、深刻的个性体验,而想像力丰富的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效果明显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1)美化“语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如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启发学生回忆妈妈对我们的关爱,可以用如下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架设情感的桥梁:“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时时、处处被我们体验,就像钻石一样恒久闪烁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地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每天从睁开惺忪的睡眼到夜晚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在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汇报交流完毕后,教师可进一步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像,给学生留下无尽的遐想:“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让我们闭上眼睛,细细回想:妈妈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教我们认的第一个字,扶我们走的第一步路……妈妈的爱是我们成长中无数个第一让我们回想妈妈鼓励我们的每一个眼神,信任我们的每一个微笑;寒夜她并不宽大却足够温暖的怀抱,雨中用身体为我们撑起的一方晴空……妈妈的爱是点点滴滴,无言无语,却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富有感情的美的语言,能积极唤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把他们带入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身临其境,利于把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并用语言表达想像的结果,其语言就会是形象的、饱满的、具有创造性的2)找准“发散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想像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像的发散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让他们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
3)抓住“关键点”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像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4、创设情境,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性特征,巧妙地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再现情境如在教学《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写景的课文时,可以用假想旅游的方式,使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风景如画的山水景色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当小导游等方式朗读课文,渲染气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情绪铺垫又如在讲解《周总理的睡衣》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之后,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境:现在你就是总理身边的那位工作人员,和总理朝夕相处,看到总理这样一件睡衣,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再如《狼和小羊》一文,可以启发学生: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羊,当恶狼扑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2)拓展情境与某些特殊节日相结合,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如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恰逢清明前夕,于是就创设了如下独特的拓展情境师: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想为邱少云做些什么?生:扫墓、送花圈、写文章……师:那我们就集体为邱少云烈士送一个花圈,不过,花圈两旁一般都挂有挽联,我们先合作完成这一幅挽联吧!(学生兴趣盎然,经过讨论交流完成挽联:“严守革命纪律,二十岁英雄树起后世榜样,实在生的伟大;临难纹丝不动,邱少云烈士活在人民心中,的确死得光荣。
学生反复吟诵这幅挽联,有如立于烈士墓前,感人肺腑再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可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创设情境,将故事的主人公“带到”节日庆祝的现场,在盛大的节日庆典中,启发学生体会自己及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3)表演情境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这样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积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尤其是故事情节精彩的文章,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丑小鸭》等可以采取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由师生共同扮演角色如遇到说明文或科学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叙述的方法,转换形式进行表演,或以新闻发布会、拍卖会、导游、招聘交流会、广告设计等形式进行情境的表演,课堂上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气氛在情境创设中,还可以运用张贴图画、哼唱歌曲等形式引领学生沉浸于特定的气氛中,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5、角色转换,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