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出来的精彩.doc
7页玩”出来的精彩——《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 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 赵俊凤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背景分析: 这节课定的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恐龙玩具、布娃娃、数学书复印卡片案例描述:片段(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生:(齐答)记得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生1:正面看得清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新课做好了铺垫片段(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观察同一物体1.引导观察恐龙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罕见的朋友,它是谁呢?(出示玩具恐龙),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现在看到的玩具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初步感知) 生1:看到恐龙的头,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 生2:看到它的前爪 生3(侧面的学生)看到它的侧面,尾巴,身子生4: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师:老师把它转动一下方位,(出现侧面)你又看到什么样子的恐龙呢?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师:如果继续转动,让它背对着我们,你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观察 (1)本位观察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把它放在桌子上,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
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反思:通过交换位置观察恐龙,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我依次让学生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恐龙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布娃娃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布娃娃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布娃娃玩具,看布娃娃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反思: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片段(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欣赏图片:课间十分钟2、游戏:“抢宝”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游戏:名字叫“抢宝”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宝物(把数学书的左侧面,右侧面,封面,背面复印纸装在信封里) ①、教师:我们的数学书你仔细观察过吗?有哪几个面?现在,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把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然后立起来看一看,你正对着数学书的那一面? ②、各小组把信封中的“宝物”摆在桌面上,当老师开始说抢的时候,你看到那一面就抢那一面,看哪个小组的速度最快? 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位置,进行第二轮抢宝游戏。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宝物”后,进行反馈、矫正)【反思: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总反思:《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五大特色:1.创设活动情境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猜一猜”这个活动导入,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2.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恐龙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恐龙,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察。
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3. 课间欣赏图片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欣赏一组课间休息十分钟的图片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欣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4.拓展应用新知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玩游戏、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5.优化教学媒体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的形色声光和动态感知等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恐龙作为小组学习的学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还通过学具袋的反馈牌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惊喜的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