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河南省沁阳市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2页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A.一定小于5mL B.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C.一定等于5mL D.一定等于5mL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食醋与水——闻气味 B.氮气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 D.氧气和空气——用带火星的木条3.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溶液 B.属于悬浊液 C.属于乳浊液 D.属于纯净物4.下列是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研究分子运动 C.研究燃烧的条件 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6.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Na+B.钠的核电荷数为11C.钠属于金属元素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7.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静置沉淀 B.加絮凝剂 C.投药消毒 D.蒸馏8.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已于2017年4月20日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肼(N2H4)是航天事业的功臣,常用作火箭燃料下列有关肼的说法正确的是A.肼是一种混合物 B.一个N2H4分子由1个N2分子和2个H2分子组成C.肼的化学式可简写为NH2 D.N2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9.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 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7.56gNaOHC.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大 D.贮存氧气1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水中加活性炭可使硬水软化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人体健康C.肥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D.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水12.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X的化学式是NaHSO4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B.六个水分子6H2OC.两个钾离子2K+1D.四个氢氧根离子4OH14.氧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既可通过物理变化制得,也可通过化学变化制得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说明水中可溶解少量氧气15.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PM2.5监测数据,其中的“2.5”是指( )A.有害气体的浓度 B.噪音的大小C.空气中颗粒的直径 D.雨水的酸碱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为了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安妮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双氧水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装入药品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实验时注入双氧水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A快速推注射器活塞B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另一种方法除了误差较大,还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实验中造成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的体积不同,可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通过图像除了能得出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由氧化铜催化的反应,t0~t1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又逐渐变___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_________ (3)每只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____(4)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
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_________?18.(8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1)尿素[CO(NH2)2]中碳、氢、氮、氧的元素质量比_____?(2)30g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2)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可选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B和C装置均可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4)若用如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_____。
5)现称取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3.8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在使用量筒时不要仰视读数,也不要俯视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因为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量取到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10mL,实际大于10mL,可假设为11mL;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即实际体积为15mL,所以加入液体体积为:15mL-11mL=4mL,所以小于5mL故答案为:A2、B【解析】A、食醋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水无色无味,故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者,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故B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水中加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故二氧化锰可以区分二者,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空气中无明显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二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3、A【解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成酸,属于溶液,不是悬浊液,也不是乳浊液,更不是纯净物;故选A4、B【解析】A、木材制成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水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5、A【解析】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正确;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错;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错;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错。
故选A6、D【解析】A、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于易失去电子形成N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的核电荷数为11,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钠的偏旁是“钅”,钠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题干中单位错误,故D错误,符合题意7、D【解析】自来水厂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8、D【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肼是化合物;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是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一个N2H4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C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一定的,所以肼的化学式不可简写为NH2;D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N2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选D9、A【解析】设NaOH和Na2CO3的微粒个数为x,y;所以Na与C的质量比是(x+2y)×23:(y×12)=23:3,可得x:y=2:1,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故选A10、C【解析】A、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