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政治题目和答案.doc
15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如下概括性的 完整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 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中共十七人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表述这一表述,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木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口 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口己的鲜明特点它是中 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卜紧紧依靠人民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西 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明显的区别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 国特色它立足中国棊木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外交等制度设计上具佇明显的特色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为根木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发展的根木任务、 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的制度保障、发展的动力方而具有创新性。
它以促进社会全而发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在发展内容上具有全而性它坚 持和平发展,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方而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 帜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以中国特色补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为理论源泉、发展依据和检验标准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同样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实践 要求为基本依据和根木目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为理论主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I•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 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 学的理论依据,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 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对公民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对社会发展起规范和保障作用 制度科学合理、口趋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胜利成果 和成功经验的凝结和固化,它来源于实践,同时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根本的 制度保障中国特色补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离不开制度的持 续激励和保障作丿I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之所以能够有序运行、良性互动、稳步 发展,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发挥的集成效应、系统效应和整体效应。
事实证明, 牢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冋答和解决 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指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木保障,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 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并随 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而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 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而,赢得爭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人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 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会而对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既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 征,抓住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而临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棊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耍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②这些阶段性特征主耍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等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皋木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 的具体表现2009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再次强调:“当前我 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 在,城乡贫闲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 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补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而临诸多 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从中共十七人报告及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看,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 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牛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口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 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其一,经济效率不高,其二,口主创新 能力不强其三,结构性才厉突出其四,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M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 攻坚而临深层次矛厉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人趋势还未根木扭转,统筹 兼顾各方而利益难度加人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血尚耒改变,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木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 扩人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牛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口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 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対外开放要求更高4、联系实际谈谈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 路。
紧紧抓住和用好至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 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第一,发展是当代中国和II上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耍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 阶级之间、城乡Z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 梢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 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口J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 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上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吋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休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耍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耍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 想第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碾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 学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胡锦涛再次强调了这一论断这是立足我国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科学判断这是对科学发展提出的更新更 高的要求从发展条件看,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 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牛产资料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趋尖锐,未來经济发展面 临的资源环境约束H趋强化。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 方式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从发展理念看,发展不 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 因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强调:“我们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血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 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幣,加快科技 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 稳较快发展利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牛产发展、牛活富裕、牛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 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木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木,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 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木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 为木,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