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史复习资料(简缩版).doc
1页1.辛酉政变辛酉政变 1861 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年幼,孩子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力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 ,遭到了顾命大臣载桓、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于是,慈禧勾结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桓、端华、肃顺等人,顺利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由于奕主管总理衙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 1861 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又被成为“辛酉政变” 2.皇族内阁皇族内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 ,制定了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1911 年 5 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 名大臣中汉族只占 4 人,而满族就有 9 人,其中皇族又占 7 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现君主立宪 3.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 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 月 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指 1898 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 6人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5.新青年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原名《青年杂志》 ,1915 年 9 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刊物宗旨在“改造青年之思想”和“批评时政” 1916 年 9 月改名《新青年》 ,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在上面发表文章,鼓吹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20 年 9 月由陈望接编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6.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该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不要在这种攻击面前打败仗这次会议,为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大大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7.五四指示五四指示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 1947 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 2/3 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为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洋务运动是一场为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为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运动 错误虽然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派办洋务新政的目的是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洋务派由于单纯引进西方技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破产,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国民党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错误国民党政府负责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任务,在抗战防御阶段组织了淞沪、武汉、徐州会战,建立国民参政会,团结各党派共同抗日,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积极、消极抗日,制造了一系列摩擦事件中国共产党则一直坚持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坚持了对日军的游击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3.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错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和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集中起来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 、 “等贵贱”和“均平” 、 “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他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任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正因为如此, 《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从未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 5.辛亥革命是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采取了“保全主义”的政策,把甲午战争后的直接刮分中国转变为实行简介控制的政策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对外实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的方针,对内实行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其实际效果,如军事、政治、文教方面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仅未能缓和矛盾,反而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客观上成为辛亥革命的助产士,新式陆军中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后来成为了反清革命的突击队;提倡民族商业,扩大了与封建制度对立的资本主义因素;由于新政而增加苛捐杂税,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新式学堂培养了少数封建文人,而大多数人则成为反清革命的先锋新政使清王朝一步一步走向坟墓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在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年间主要表现为国内战争形式——革清朝政府的命 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错误1924年 1 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一大,这次大会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国民党一大宣言,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此,包括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就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952 年底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实施一五计划,到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客观上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内容:内容: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 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家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又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意义:意义:毛泽东阐明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进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广大党员的献身精神第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5.简要评价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简要评价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1)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 (2)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 (3)鼓舞了士气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 (5)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对正面战争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役,以空间换时间在相持阶段:(1)仍然留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2)对日军侵略继续进行了抵抗 (3)牵制了日军在华兵力的 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 (4)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后期有消极抗战、的一面 6.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 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