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及分析共享.pdf
8页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卷及分析一、文言文( 39 分)(一)默写( 15 分)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一览众山小2.雪尽马蹄轻3.眈眈相向4.殚其地之出5.小桥流水人家【分析】诗二,曲一,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一)最难背默的捕蛇者说,居然考查的是其中极简单的一句,可以想见出题人是多么的仁慈!2018 年:诗词曲各一,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一)(山居秋暝、陋室铭、天净沙秋、孔孟论学、生查子元夕)2017 年:诗二,词二,文一(出自“每周一诗”一)(小石潭记、江城子密州出猎、送友人、如梦令、归园田居)2016 年:诗三,文二(出自“每周一诗”二)(雨晴、观沧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桃花源记)2015 年:诗三,词一,文一(出自“每周一诗”一)(卖炭翁、迢迢牵牛星、黄鹤楼、蝶恋花、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点击篇目由三部分构成:文言文30+要求理解的诗歌 20(诗 10+词 6+曲 4)+只要求默写的诗歌10(出自课本中的“每周一诗”)从以上出题情况来看,五句默写,这三个部分的古诗文至少要考查一个。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 题(4 分)送友人 黄鹤楼李白 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2 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答案】 6.思乡 7.A 【分析】诗歌的比较阅读, 从 13 年第一次考查到今年, 这是第 3 次(13 年: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15 年:丑奴儿、江城子、 望岳)第 6 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只要不想多, 完全是可以回答正确的 第 7 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比较理解,这个题有一定难度A.“万里”是空间上的远,“千载”是时间上的远 B.“昔人”是乘鹤远去的仙人,非作者的朋友C.“晴川”非山 D.“浮云”是喻指朋友18 年:饮湖上初晴后雨:填空,作者的号/选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17 年:四块玉别情:填空题,作者名 /选择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16 年:卖炭翁:填空题,信息的提取/选择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15 年:比较阅读丑奴儿、江城子、望岳:填空,理解作者思想情感/选择,对诗句的理解古诗理解题,侧重于两个方面的考查, 一是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二是理解,包括理解词语含义, 句子含义,作者情感,艺术手法, 以及结构上的特点。
所以,并不是简单的“记住点击上的内容”就能拿满分的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9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本文作者是(人名)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 分)【答案】 8.王安石 9(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泯然众人痛惜【分析】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学生一般还是以背诵记忆为主,其实,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语法,做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帮助,比如这里的主语省略,“宾客”做动词第10 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都是文言点击上有的内容,且平时的模考题也有考查到情感以“痛惜”二字来表达,有点过于简单,应该把痛惜的原因讲明才对,或者可以对这个题目做一个字数要求。
18 年:小石潭记:选择,内容理解(词句理解)/填空,翻译句子 /填空,内容理解17 年:登泰山记:选择,常识/填空,翻译句子 /概括内容16 年:捕蛇者说:填空,作者/填空,翻译句子 /理解内容15 年:核舟记:表格,作者,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内容理解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文化常识,词句翻译,内容理解内容理解又包括词句的理解,文意的理解,主旨的理解,等等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 题(11 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注: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疃:村庄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 分)(1)少曾读书() (2)故尝歌()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13.张远度来到“”(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 分)【答案】 11.(1)年幼 (2)所以 12.B 1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分析】本文选自清王士祯卷十六谈艺六试译如下:天启初年,颍川张远度在颍南的中村买了一块田,这个地方有很多桃花林 一天,他携带着一壶酒独自出游,看见一个人一边耕作一边唱歌,(于是)在村庄间徘徊(不离去),(仔细)听那人唱歌,都是杜甫的诗歌于是叫那人过来和他谈话,耕者自己说(他)姓王,名叫清臣,以前(自己)有田,害怕服徭役,都交给了他的族人, 现在被人雇佣耕作 年少时曾经读过书 有一个客人在他房子里遗留下一册书, 书卷没头没尾,(他)读了非常喜爱它, 所以常常吟唱(这里“尝”理解为“曾经”明显不对,但“尝”似乎也没有“常常”的意思),也不知道杜甫是什么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看到旧的历书背后, 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都是他所创作的诗歌,后来经过战乱不知道他到哪去了11 题,“少”一般理解为“年少、年轻”,答案为“年幼”,年龄上更小,不知回答“年少”或“年轻”是否正确故”放在句首,作“所以”解,学生应该不会答错12 题,黄生借书说里有“异日”(“姑俟异日观”),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排除 A 和 D。
B和 C的区别是,“过”应理解为“拜访”还是“经过”;根据前文,应理解为“拜访”13 题,两个空都是对内容的理解,第一空非常简单第二空,“原因题”,先找到“结果”:“遂呼与语”,原因往前找:“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原因题”的难点在于理解:张远度听到“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 ,为什么他就主动与王清臣交谈呢?根据他所处的环境和王清臣的身份, 他应该是感到很惊奇: 在一个农村, 一个农民居然会吟唱杜甫的诗!18 年:写人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选择,翻译句子 /填空,内容理解17 年:哲理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选择,翻译句子 /理解道理16 年:哲理小故事:填空,解释词语/填空,理解原因 /填空,理解主旨15 年:写人小故事:填空,翻译句子/选择,理解原因 /简单,理解人物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