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南北典型合院民居地域差异812.doc
5页作者简介:姓名:张春莆 性别:女 出生年f]: 1986 6籍贯:山东 民族:汉 学历:四川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方向: 595416818邮编:610207详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艺术学院联系:13458675782电子邮箱:zhMgchunl e0455 com 或 595416818@. com浅析南北典型合院民居地域差异——立足于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研究【内容摘要】合院民居建筑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类型,故在各个地域环境中都 是建筑师乐于运用的形式,但由于不同的地域因素使合院式建筑呈现出迥异的风 格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两种典型合院民居乙间的差 异,试图从比较小挖掘出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涵义在迷失小国建筑特色的今 天,如何将这些传统建筑的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我们研究传统建 筑的意义之所在关键词】合院民居文化内涵比较courtyard with distinctiveAbstract: Residential building ischaracteristics, type of cons true ti on , so all geographic enviro nment inChina are willing to use in the form of tin architect , blit because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factors courtyard of the building showing a di f fere nt style . In this pap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ei jing courtyard and " a Yunnan and India , " two typical difference between courtyard houses , trying to dig out from more hidden bchind the form of culturalmeaning・ Lost architectural features in todays China , how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th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o modern building design , is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ignificance lies・Key words: _ Courtyard houses Culture Compare民居是人类建筑史上最常见、最普通、也最根本的建筑体,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空间单元。
杜甫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疾呼,可 见民居,从来都是历史上最不可或缺的建筑而建筑围绕院落布置是民居建 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作为民居类型精华的沉淀,它是人类崇尚自然、回归鬥然 的内在冲动性的外在体现这种建筑类型的发展起源是共同的,但是随着数千年 的发展以及地域的不同,在设计手法、建筑形式、构造材料、文化内涵上表现出 很大的差异「1」综观小国民居样式,方正者占其多数,以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两种典型方形合院民居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可以使我们从横向的角 度了解传统院落民居的建筑内涵一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院落形态特点的区别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虽然在建筑形式和平而布局丄有很大的相 似性,但仔细甄别其各自特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下而就分别从建筑布局形 态、空间关系、结构位置、建筑材料等几个方而来加以比较区分建筑布局形态 北京四合院布局形态:“四合”即东、西、南、北四面 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布局以中轴线贯穿,依东西向而坐北朝南 以一进院落为例,有正房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厢房),成为三正二耳共 五间三间正房两侧各半间耳房,正房对而是南房(倒座房),在四面围以高墙形 成合院「3」。
人口多时,可以建前后组合院南北相连四合院更适合于地形相对 平坦地形,且庭院围合可以阻挡风沙气候一颗印”布局形态:方整封闭,中轴对称,半敞开厅堂连接狭窄天井,多为 二层楼设置由正房、厢房、入口门墙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而和外 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一颗印”民居为一楼一底楼房,正房 三间,底层一明间两次间,前有单层廊,构成重檐屋顶左右两侧为一楼一 底吊厦式厢房,厢房的底层一•般各有两间,称为“三间四耳” 「4」—•颗 印”式住宅无论是在山区平顶、城镇、村寨都宜建,可联幢,可单幢可豪华, 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空间关系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讲究风水 r3jo以上房为小心,厢房躲开正房,闪在两旁,厢房是正房的陪称,平面退足 尺寸,将空间给正房及游廊,厅正房尺寸更小,让开游廊一颗印民居唯一的一道大门开在正房对而的小轴线上和北方四合院-•样 是对称的,但却比北京四合院紧凑,形成天井,并且天井狭小,深远的挑檐进一 步缩小了天井的井口三)结构位置 “一颗印”的正房、耳房均为两层,占地较小r3jo从“一 颗印”民居立面上看,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 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以提升外墙高度,有利防风、防火、防盗,外观高耸,宛如城堡这与山西晋中一带合院民居的一而坡屋顶有几分相似Z处,同 样是墙而很高增加了安全感)云南属于高原地区,为了防风“一•颗印‘外墙窗开 得都比较小从底层平而上看,正房与两侧耳房连接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而北京四合院在结构位置上与“一颗印”大不相同,北京四合院只是一层, 且占地较大,这与它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北方的沙尘天气多, 为了挡沙尘大风北京四合院外墙多不开窗,是封闭式的四)建筑材料及结构“一•颗印”民居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用筒瓦铺设屋顶,以减少屋顶的厚度和重量也有的是空斗砖木穿斗架与抬梁混 和构架,多砖石雕及木雕正房、耳房、门廊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丄相互错 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而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北京四合院通常采用抬梁式木构架,用料比例相应粗壮,为了达到御寒保暖 效果粘土砖墙,屋顶铺瓦,采用砖木抬梁结构,灰墙青瓦五)生态环境 北京四合院讲究风水,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 尺度,都是参照风水理论来进行四合院是风水学的完美体现和综合应用。
它创 造了 “藏风聚气”的优质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一颗印的天井可调节小气候,便于采光、通风、又可汇集雨水,以备防火, 同时对于南方湿热气候天井可减少RWo(六)聚落特征 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街坊胡同式,按轴线组合一颗印”多沿溪线状组合,聚落密集,街巷狭窄,青石板路整座“一 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严格的 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二作为外因的自然环境以及相应的自然观在合院民居建筑上的体现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是两类典型的合院民居,在形式上有i些共同特 征:结构方正,中轴对称,重内庭营造,一户一院联体建筑群但两者的地方 性的然生态环境则有着很大差别北京的四合院处于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因此北京四合院占地相对较大,可 以南北延伸且H古以来北方冬季和春季风沙都较多,四而围合类似“堡垒”的 外形以及砖瓦结构可以有效地抵御风沙和寒冷,纵使院外黄沙漫天,院内依旧满H翠绿相比ZF,同样是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的“一颗印”则显得“小气”得多,规模也没有北京四合院那么气派这是由于“一颗印”主要分布于云南滇池Z 滨及杞麓湖畔,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基本处于阳光直射状态。
山区居多,场 地有限,为了节约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此处 的住宅并不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样坐北朝南,无固定朝向,依山就势,趋于自然 这种住宅的形式适合南方气候条件和依山就势的地理特征但相比北方的四 合院,通风采光均欠理想如前所述,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客观自然条件,北京四合院与云南“-•颗 印”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二者相同的是在征服然的同吋,还极力改造H 然,并最终回归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这是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相互依存的关 系的最好诠释三 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合院民居建筑上的体现从人文环境的层而上看,小国的传统文化相对内敛的性格特征导致人们的行 为方式对于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反映到建筑实体上,就是对于家庭的“领 域”界面要求更为明确,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为生活在小环境里的人们提供了交流 的场所,又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合院空间的内聚性-•方面容易让人在心理上产生 归属感,另一方而也容易让人产生“聚合”的心理取向「2」北京四合院位于皇脚下,因此其建筑高度、建筑规模、装饰手法等必然受到 封建体制的制约,据民间流传“北京民宅的屋顶高度不可超过北京金銮殿的太极 高度”,因此,北京四合院多采用单层建筑平而展开的形式,低矮的院墙也不容 易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抑。
这也是北京四合院有别于“一颗印”(二层建筑高度) 等典型民宅的特点“一颗印”每适喜庆节日便打开屏风,迎客入门,使倒 座、天井、堂屋融为一个宽敞的大空间由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房屋 转角互相连接整个建筑方方正正,符合人稳重周正的审美心理从伦理道德观念层而上看,两种结构相似的民居奉行了封建宗法制度,兼 备政治统治权力和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庭院建筑内严格尊崇“尊卑有序, 内外有别”的规范尊重血脉相承的纯正性以及长幼尊卑的秩序伦理观念这种 家庭群居的居住习惯和建筑特点,与传统社会的儒家伦理观念有着紧密的联 系从意识层而上看,“天圆地方,四平八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早已深 入人心在人的思想深处,有一•种对阴阳相融和谐的追求,保护两股力 量的对称均势这种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意识存在丁人生活的方方而 而,这一点也传神真切的体现在合院民居的建筑格局中总结院落作为人、建筑、环境联系的纽带,在建筑小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体现了 大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研究两地区传统合院民居的异同,全面地认识了解 南北合院民居的风格,以及形成原因,发展的情况,对半今我国研究建筑历史、 丰富建筑形式、开展建筑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院民居所承载的社会经济和历 史文化内涵将H益突出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的承载体,它是认识和了解农耕 文明历史绕不过去的山脊在加强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我们必须去粗取精,既 沿袭我国的优良传统,又借鉴先进经验,以便创造出表现新的地域性的院落式建 筑,这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最终H标参考文献:「1」《住宅概说》 刘敦桢著 建筑工程出版社「2」《四而围合:中国建筑•院落》哇谦著辽宁人民出版社「3」《民居》陈从周潘洪萱路秉杰著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4」《云南乡土建筑文化》石克辉、胡雪松编东南大学出版社「5」朱文一.关于院的本质及文化内涵的追问…[J].世界建筑,1992,(5):6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