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计算方法总结4500字.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9352567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4.8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计算方法总结4500字    第一章 知识点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常见的天体类型闪烁的恒星、、、、 、2.运动中的天体,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4.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5.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 、、、6.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公转的轨道面具有 ;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 7.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属于巨行星的是 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 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⑴ (太阳处于壮年期,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⑵ (原因: 、 ) ⑶ (原因: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原始大气经过漫长演化)⑷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表面温度约为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射3.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资源,维持着地表,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14.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5.太阳的大气层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和 其中,只有 是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和,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7.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层,其现象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 年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影响;⑵扰乱地球磁场,出现 现象;⑶作用于 地区的大气,出现 ;⑷影响地球自然环境,诱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地球赤道周长约2.纬线是指地球仪上与方向;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又叫做 ,本初子午线是 ,经线指示的是 方向3.纬度0°到30°称为纬度30°到60°称为 北回归线赤道 纬度60°到90°称为南回归线4.东经读数向东,向西 ;西经度数向东 ,向西 ,据此我们便可以判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度数增大, 减小;北纬度数向北 ,向南 5.地球自转的环绕中心是,公转的环绕中心是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均为,从南极上空看,均为 7.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时长为是 ,时长为 28.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9.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地轴与赤道平面10.地球的公转轨道面称为,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黄赤交角的度数和 的度数相同,和 的度数互余。

      1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是,时长为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12.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⑴;⑵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时长为 ,它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13.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 看到日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 14.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和 晨昏线的判读,找一点,让它随着地球自转,如果这一点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它跨越的就是 ,如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它跨越的就是 晨昏线的特点是每年只有在的时候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14.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移,这是由于的影响,其偏转规律为 15.地方时是因经度每差15°,地方时差,经度每差1°,地方时差 16.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各时区都以 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相差 小时17.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 ,区时这就是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18.原则上我们把分界线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 3日期 一天19.由于阳直射的移动,产生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0.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自 至 ,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

      自 至 ,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在夏至日时, 昼最长,夜最 , 出现极昼现象, 出现极夜现象在冬至日时,出现极昼现象,二分日的时候全球各地 ,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21.赤道上全年22.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日出和日落时间23.太阳高度,也叫太阳高度角,是指24.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25.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中最2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递减夏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27.天文四季的含义:夏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 ,太阳 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 季节28.气候意义上的四季:北温带的国家一般将作为春季, 作为夏季, 作为秋季, 作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的季节正好 29.以为界限,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 、、、、4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包括。

      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 传播;的传播速度比较慢,只能通过2.我们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3.莫霍界面在地面下都明显 ;在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时 ,在这里,纵波的速度突然 ,横波 4.以、 和 三个圈层地核又可以分为 和 5.内部圈层的物质状态,地壳是态,地幔是,地核是6.地壳的平均厚度不同,陆壳的平均厚度为千米,洋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千米7.地幔分为8.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9.岩石圈的范围是10.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11.大气圈是由它的主要成分是12.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 的 之中13.生物圈包括的全部和的上部14.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第一章 有关计算的方法总结1.光照图时间信息判断技巧:(侧视图)⑴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⑵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 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或 点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 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⑷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点赤道上全年昼夜 ,日出永远是 点,日落永远是 点⑸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点,B点的地方时是 点,C点的地方时是5点,D点的地方时是 点。

      ⑹图示所示日期是 ,是 (节气)⑺分别说出A、B、C、D四点此刻的昼夜长短情况:A ⑻此刻太阳直射纬线是 ,该纬线上的点其太阳高度是 ,分别说出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A ,B ,C ,⑼A、B、C、D四点一年中能被太阳直射的是 点,不能被太阳直射的是 点2.光照图时间信息判断技巧:(俯视图)⑴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 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⑵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 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或 点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 点所在的经线,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 点⑷弧PA是 线,弧PB是 线晨线或昏线)⑸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点,B点的地方时是C点的地方时是点,D点的地方时是点⑹图示所示日期是 ,是 (节气)⑺分别说出A、B、C、D、P五点此刻的昼夜长短情况:A⑻此刻太阳直射纬线是 ,该纬线上的点其太阳高度是 ,分别说出A、B、D、P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A ,B ,D P⑼A、B、C、D、P五点一年中能被太阳直射的是 点,不能被太阳直射的是 点6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700字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于细胞)第一章 走近细胞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体现生命特征。

      所以说任何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于细胞有关)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的结合而形成的整体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 个体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说明:(1)种群: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称(2)群落: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的集合(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根枯木有时也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注意:层次中的系统是植物所没有的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4.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观察细胞(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略)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1二者的主要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的叫做真核细胞,反之)2.真核与原核的比较图表3.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的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4.细胞壁成分: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5.细胞学说:(1)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2)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最后一条学说不正确的,应改成“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