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docx
6页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粗盐热熨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76%,高于对照组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中药热奄包;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室自2019年8月—2020年5月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60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5月在本科室住院60例糖尿病合并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7岁,糖尿病病史5-24年,腹泻、便秘症状3个月—1年,空腹血糖6.1-1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12.6%。
全部患者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史(2)顽固的无痛性腹泻,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3)采用《现代胃肠病学》对腹泻定义,大便次数超过3次/天,粪便量大于200g/d,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1]4)近 3 个月满足以下 2 项及以上: ①至少 25%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 25% 的排便为干球便或硬便; ③至少 25% 的排便有不尽感; ④至少 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⑤至少25% 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 ⑥排便 < 3 次 / 周[2]5)病例排除标准:炎症性腹泻、合并严重并发症、结肠肿瘤、结核、精神病将6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编号,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因观察组内一名患者住院三天后自动出院,观察组实际完成29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根据糖尿病五架马车相关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予粗盐热奄包1.2.2观察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根据糖尿病五架马车相关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予吴茱萸200g、莱菔子200g、小茴香200g、粗盐200g配伍装入布袋,拉上防热拉链封口。
使用前撒入5-10ml水,用微波炉加热5分钟,温度80-85℃,外包裹毛巾,在患者胃部、腹部做顺时针移动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感受,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烫伤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1.3疗效判定1.3.1治愈:大便正常好转: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或便秘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未见改善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 结果2.1两组患者腹泻、便秘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观察组 29 9 13 7 76%对照组 30 3 7 22 33%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2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观察组 7.2±1.6 12.1±1.3对照组 8.5±1.1 14.6±1.2 (P<0.05)3 讨论3.1热奄包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腹泻或便秘,血糖和病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是在多种病机的作用下,最终导致“脾升胃降功能”的异常,即脾的升清、运化、温运功能失常和胃的通降功能失常。
中药吴茱萸为辛热温里药,主温中、下气,归肝、脾、胃、肾经,有温中散寒,善解肝经之郁滞[3]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4],莱菔子药性平,味辛甘,且质润多油,故具有促进胃肠运化传导功能[5]热奄包治疗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加热,使药物挥发油得到生成,并经皮肤由表及里,循经络传到脏腑,以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目的此药物配伍联合热熨疗法作用于胃腹部对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6%且操作过程温热舒适,患者满意度高,依从性好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研究表明在临床中没有出现腹泻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要明显的低于在临床中合并腹泻的2 型糖尿病患者[6]本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热奄包干预的同时,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由于研究周期有限,未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进行统计,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5[2]袁剑云,潘蕴倩.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2.[3]崔瑛,纪彬,赵素霞,等.吴茱萸外用功效的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264-266.[4]陈生贵,黄琼芳,张福鑫,等.中 药 预 防腹部手术后胃瘫[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1):54.[5]唐健元,于军桥,张硕.莱菔子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79-380.[6]反增顺.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糖尿病世界,2015,12:59-6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