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探析.docx
8页区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探析 向霓虹(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重庆400030)摘要:本文结合重庆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实际,探讨了后勤工作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措施,提出了社会化的物业服务是图书馆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规范物业服务的行业标准,加强人才培养,逐步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物业管理G25:A:1003-9082(2015)08-0031-02目前,多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设置了专门或兼管的后勤管理部门,以配合各单位正常的工作运行图书馆也一样,不管是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还是企事业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虽然它们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经费来源、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各类图书馆传统上都设置有隶属图书馆领导的或大或小、或专门或兼职的、或名称不尽于此的后勤管理部门本文就重庆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后勤管理工作做以探析一、基本情况1.区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及职能重庆市各区县共设有41个公共图书馆,其中区级图书馆24个,县级图书馆17个由于人员、经费、场地等多因素制约,各图书馆设置的后勤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性质的。
工作人员多是在承担了馆内其他工作之余,辅助性完成后勤管理工作的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图书馆职工,多数人都认为后勤工作技术含量低,只需跑跑腿、出些力就行了,因此在人员配置、素质要求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也都以最低要求为限,导致图书馆后勤工作不如业务工作受重视传统图书馆后勤保障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馆舍水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馆舍绿化、卫生、维修,桌椅、书架、办公设备的维修更新,办公物品的采购与发放,安全保卫、消防,执行图书馆部分创收职能[1]在现代化的图书馆后勤服务中,除上述职能之外,还有很大部分是现代化电子产品的运行维护由于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图书文献资料的重要部门,特别是部分图书馆(如:北碚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古籍图书;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没有入馆门槛,来往人流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排除有不法分子进馆来寻机作案基于这些实际因素,为确保图书馆及读者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与消防安全,有的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与后勤管理部门并列的安全保卫机构因此,可以说,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后勤管理工作可分为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2.后勤管理工作特点2.1后勤工作杂乱且繁琐,千头万绪,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心思才能保证工作的完成质量。
2.2后勤工作主要是以业务工作为中心而进行的,是配合图书馆业务的辅助性工作,但二者又紧密联系如果后勤保障不到位,将会影响到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停摆2.3后勤工作多涉及到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利益,如未处理好,易引起职工的抱怨及读者的误会2.4随着现代化机电设备在图书馆投入使用逐渐增多,后勤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电梯、给排水、配电、消防系统的管理维护、现代化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屏、音响、门禁统计、红外监控、图书监测仪、广告宣传机)等,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相关技能资格的人员进行3.区县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现状目前重庆区县级公共图书馆41个中有23个图书馆仍在使用老旧馆舍,其余18个是近五年内重新修建或大规模装修改造的新馆舍新建馆舍不仅在面积上比以前大幅增加,在装修标准上也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硬件即机电设备配置的现代化程度上更是得到了全面升级例如,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智能电梯等设备已然成为了新馆建设的标配同时,图书的文献保存、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也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2]大部分区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人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虽在传统图书馆后勤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新的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需要涉及到电子专业、电气专业、自动化专业、采暖通风专业、给排水专业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而这恰恰是大家的短板,因此导致管理不力的被动局面,也催生了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型。
从表1可以看出,新建图书馆部分已经采用物业公司全盘涵盖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而采取外包部分机电设备管理或安全保卫工作,自己承担部分传统后勤工作模式的有新馆,也有旧馆,但仍沿用传统的内部管理方式的都是旧馆舍图书馆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认为:3.1旧馆舍图书馆的后勤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而且是传统的内容,固定套路,一般工作人员可以胜任,无需外援3.2新建馆舍在机电设备配置的现代化程度上全面升级,在这些设备的管理方面,通常需要涉及到多个工科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后勤管理人员中一般是缺乏这类人才的3.3所有后勤管理工作交由物业公司负责,工作内容多,投入成本高,所需经费也不是每个图书馆所能完全承受的二、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在上述的第1和第3种管理模式中,虽然是本馆工作人员直接或参与管理,但一般为非专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对后勤工作多是靠“传帮带”来传承,多是凭日常生活经验来摸索工作方法,因此有的方法可能不是科学有效的2.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在外包+自管的管理方法中,如果本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服务外包单位更注重经济效益,漫天要价或材料以次充好,我们就没法与之抗衡,使其增加了无谓的投入,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回报。
3.与物业公司的配合还不够到位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政府部门在工作内容、服务时间等方面都有差别,物业公司进驻图书馆后,要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图书馆的宗旨理念、基础业务、作息时间紧密结合,融入到图书馆各项服务职能中去从目前反馈的信息显示,二者之间还存在配合不到位、互相推诿的不良情形,这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有违初衷三、积极探索应对措施1.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益文化的重视和投入加大,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机电设备配置的现代化程度上更是得到了全面升级但现代化的机电设备管理要涉及到电子专业、自动化专业等多个工科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馆舍面积增加,布局安排、修缮维护及建筑新型材料的运用等又与以前有了明显的差异,这已不是普通图书馆员能够完全解决的事情因此,现代图书馆的后勤保障工作走向社会化、专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结果2.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图书馆的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还处于初级起[来自www.LW]步阶段,由于制度不健全,运营不成熟,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困难[3]物业公司或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与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的专业服务要求,其业务流程、工作内容的安排还需要双方积极的商榷及长期的磨合完善。
因此,在推进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进程中要三思而后行,慎重、稳妥推进,不要急于当甩手掌柜,摆脱全部的后勤琐事,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项目,图书馆后勤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其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更利于图书馆全面工作的开展3.加强管理,明确职责,逐步规范行业标准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运营操作模式也不成熟,其行业规范、服务标准都有待探索研究首先,图书馆在聘请物业公司或服务机[来自www.Lw5U.coM]构时,应多方考察,在考虑到运营成本的同时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服务水平高的机构其次,图书馆在与服务机构签订合同时,条款尽量仔细,明确工作要求、工作范围、需达到的标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实践摸索,才能为相关专业人士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规范、服务标准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4.注重后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我国图书馆后勤管理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因此,图书馆在人员招聘的时候,除了面向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写作等相关专业的高等人才,还应考虑到后勤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和补充,而进行适当引进同时,要注重本身后勤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熟悉全馆后勤保障工作情况,了解各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有利于与专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1]阴沛涞,贾睿.新形势下图书馆后勤工作探讨[J/OL].[2]茅冠俊,张磊.公共图书馆机电设备管理探析———以金陵图书馆新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3(7):79-81[3]陈忠兴.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探析———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2(33):26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