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3146539
  • 上传时间:2024-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摘要 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平衡: 急性疾病: 慢性疾病: 预防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

      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1 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人体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

      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2 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敏感,则多用于饲料添加剂,用作猪、牛、鸡等的生长)苯酚、对甲酚、吲哚的浓度对四株肠道乳酸菌的生长和存活有影响(11)使用阿莫西林短期治疗,能使人体内双歧杆菌的种类减少(12)不同的有机酸(甲酸、山梨酸、苯甲酸)能降低胃肠道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13).3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急性回肠末端炎可由沙门菌、克雷伯菌、海异尖线虫、空肠弯曲菌和耶尔森菌等引起。

      而这些细菌主要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而导致疾病,如经食物传播的沙门菌是导致急性末端回肠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外来细菌对人体肠道的致病机制还不是很确定,但它们中的某些细菌,如沙门菌可通过诱导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干扰正常肠道细菌的定植,从而打破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而入侵人体(6)由其他致病菌引起胃肠道疾病是否首先打破胃肠道微生物群而致急性回肠末端炎症的发生,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还有学者研究不同的患病部位对肠道黏膜附菌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结肠型溃疡还是直肠型溃疡,乳酸菌在溃疡部位和非溃疡部位的组成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荣嫩菌仅在直肠型溃疡中有差异,表明不同的患病部位细菌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表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微生物已经失衡胃肠道微生物失衡、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等均可导致胰腺坏死而致肠道细菌易位吴成堂等(14)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菌群变化的规律,发现ANP大肠黏膜及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均明显升高,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计数则明显减少,说明发生ANP时肠道菌群严重失调此外,暴饮暴食、酗酒、碳酸饮料等都会引起胃肠道微生物失衡,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功能的正常活动和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急性胰腺炎。

      另外,急性腹泻也是引起世界上5岁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Jafari等(7)研究发现,粪便中存在最广泛的引起急性腹泻的致病菌是志贺杆菌,第二位是类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第三位是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此外,还含有弯曲杆菌和沙门菌等,但未发现揶儿森鼠疫杆菌尽管急性腹泻致病机制还不确定,但这项研究表明,肠道中有害的微生物失衡的反应因此,肠道中正常菌群被致病菌破坏,亦可能是导致急性腹泻的原因之一4 胃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疾病长期摄入某些不当饮食或有害成分,如高脂高蛋白饮食、抗生素的摄入等,由于不会引发急性病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却引发了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4.1胃肠道微生物与慢性回肠末端炎 慢性回肠末端(CD)是一种都因素的疾病,但人们通常认为细胞腔的细菌在CD的发病机制上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细胞腔的细菌能诱导产生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发生免疫反应,而且这些细菌对肠道炎症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病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下降,而致病菌有所增加,如厌氧菌和大肠杆菌而肠道黏膜上共生菌群和宿主防御反应的平衡对于IBD形成的初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CD病人的回肠中,由于粘附着或入侵的大肠杆菌,导致共生菌群失衡而引起肠粘膜上皮附着、入侵和组织损伤,最终导致该致病菌无法清除,免疫反应刺激过度,从而引起慢性炎症(19)。

      因此,长期摄入大肠杆菌超标的食物很容易引发CD4.2 胃肠道微生物与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亦是一种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影响肠道感觉蠕动功能,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变化,如因素、抗生素、感染等,都会破坏肠道原有微生物的平衡,肠道生理功能的改变就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4.3胃肠道微生物与其它慢性疾病 长期的饮食不当会引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丙酸是产生糖尿病的一个原因(24)丙酸被宿主吸收后,就会诱导产生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若血糖持续过高而不得抑制,就会引发糖尿病儿童孤僻症(ASD)在儿童早期患病率很高,男孩的患病率是女孩的4倍患有ASD的个体肠道功能失调比较普遍,这些儿童多有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所以研究者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与AS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总之,微生物和病毒、化学等因素均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失衡而引发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参考文献1 王晓华,夏文涵,王晓刚,等.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医学,2007,8(8):136-1382 Davis CD,MilnerJA,Gastrointestinal microflora,food componenisankl colon cancer prevention. Nutrionzl Biochemistry,2009,20(10):743-752.3 郭本恒.益生菌.I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Turrcni F,Ribbern A ,Foroni E ,el al.Huaman gut microbiota ankl bifidobacteria:from compxisition to functironality.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08.94(1):35-50.5 Ley RE,Pelerson DA,Gonlon JI.Ecological ankl evolutionary forees shaping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human intestine. Cell.2006.124(4):837-84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