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28383349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德国工业4 0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8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经信委组织的"淄博市双50强企业"德国4.0考察培训班去德国工业4.0学习,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两化深度融合的首选借鉴之路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对德国工业4.0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今后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德国群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赫尔格教授德国4.0的讲座,实地观摩了汉诺威化工、德国群众汽车汽车配件厂、德国群众汉诺威客货汽车生产线,在不莱梅市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世界级制药企业拜耳药业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德国工业4.0的根底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创造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创造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和实现的自动化生产。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就是德国的工业4.0.   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给方的效率,而需求方那么能够快速获得效劳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意义相近我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根底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开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方案。

      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联邦政府投资数亿欧元,大力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大局部企业对工业4.0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这次实地参观考察的几家企业来看,也都开始了工业4.0的各项工作德国推进工业4.0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变成了共同行动,在这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发动能力   我国还是一个开展中国家,工业装备相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装备有待完善,大局部企业还处在2.0—3.0的水平,有些企业还处在低于2.0的水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路还很长,困难很大,障碍不少,需要努力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开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低技术、低本钱、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失去,这类产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开展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出本钱高,质量稳定性差,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产品竞争力弱,要想产业升级,任务非常艰巨。

      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正在崛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制造企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加快,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的根底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这些都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根底   二是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开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由于中德教育体制、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普遍出现了中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学院的学生到企业去根本上是从零学起,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一局部大学生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知识又不够专、不够精,缺乏在一线扎实学习的意识和耐力,眼高手低,成长慢,而且流动性大,给一线技工团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员工技能素质也是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也应当向德国学习,企业也应借鉴德国企业对新员工在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和水平。

      同时,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环境下,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人才团队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根底更为扎实;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三是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首先,企业负责人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青岛等几个城市正在建立示范园区,为下一步工业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工作铺好了路子,也提供了捷径,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取决创新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企业开展的一大瓶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较快地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方案,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具体表达,而且也是未来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走之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兴旺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差距较大,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必须尽快赶上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我们才能在剧烈的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开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人才、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到2025年十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坚决信心,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各工程标方案,不断向兴旺国家、优秀示范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体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制度和政策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