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元剑阁—翠云廊doc.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0661538
  • 上传时间:2017-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1.2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元剑阁—翠云廊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古蜀道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位于四川省广元剑阁县境内,分布在 300 余里的古驿道上虽经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翠云廊以剑阁县城为中心,东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她像绿色巨龙,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蜿蜒曲折,蟠环在剑阁古驿道上她那雄伟的气势,翠绿的姿态,宏大的体魄,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描绘讴歌,令古往今来的游人倾倒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远望翠云廊,她像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中,又如一条浓绿欲滴的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拥抱古蜀道像裹着绿色的绒毡,大地因她而显得格外秀美;山河因她显得更加壮观;游人因她而显得更加精神千百年来,翠云廊古柏累受天灾人祸的袭击,而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廊道古柏7900 多株。

      虽然比原规模小了许多,但气势如故,古貌犹存加之有成林成片的中、幼柏树群陪衬,使素有“柏木之乡”美称的剑阁山区倍添秀色根据多方考证和大量的史料证明,这些古柏并非一朝一代的产物,更非某个人的功劳,而是秦代以来历代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形成的艺术珍品在翠云廊各段抽样调查的 900 多株古柏中,胸径 2 米以上的有 7 株;1.8 至 2 米的 86 株;1.5 至 1.7 的 363 株;1 米至 1.4 米的 854 株;1 米以下的 669 株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根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 次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 2000 多年,应是秦代所植第二次是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的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

      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第四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 742 棗 756 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第五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第六次是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 棗 1521 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

      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官府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形成,也是与历代官民的保护分不开的1935 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还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萎和处于危险环境的古柏进行了加固维护;每年都要进行群众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图片:四川广元剑阁古蜀道(翠云廊)这些保护措施的实行,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近年来,当地政府正加速开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翠云廊将更加奇异的英姿、更加壮丽的景色迎接游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