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课外文言文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pdf
5页哄堂大笑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 “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曰:“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垢责小吏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公靴新买()(2)因垢责小吏()(3)冯徐举其右足()(4)时谓宰相如此()2. 翻译句子其直几何译文:遽回顾小吏曰译文:3. 试对冯相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答:译文: 能够讲述五代时事的年老阅历多的人说,宰相冯道 与宰相和凝一同在宰相办公的官署一天,和凝问冯道:“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后说:“九百和凝性情急躁,急忙回头对小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用了一千八百?”因而责骂小吏很长时间冯道这时又慢腾腾1、您、于是、慢慢、说2、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急忙回头对小吏说3、性格急躁,做事情不假思索,随便责备下属戴震难师先生少时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 “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先生:即戴震,清朝着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就傅:跟随老师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朱文公:朱熹非常:不寻常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先生少时就傅读书()(2)相去几何时矣()2. 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3. 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着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1)_ ;(2)_ ; (3)_ 译文: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 而曾子记述, 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 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1.(1)( 年纪) 小,年少 (2)距: 距离 (4分,各 2 分) 2.D (2分) 3. (1)热爱学习 ( 勤学) (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好问) (3)具有出色的记诵能力 (或: 老师的理解与宽容 . 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 王质凛然饯别范仲淹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朝廷方治朋党()(2)大臣责之曰()(3)若得为范公党人()(4)公之赐质厚矣()2. 翻译句子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译文: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译文:3. 试对王质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答:译文: 当时, 士大夫 中没有人敢去送别范仲淹 ,独有一位曾经当过待诏的老者叫王质的,抱病为范仲淹饯别 有位大臣责问王质,说:“ 您是个忠厚长者,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和那些朋党 分子搞到一起? ” 王质回答说:“ 范仲淹是什么人?他是天下贤者!我怎么能够跟他比?如果我能够成为范公的同党,那是您对我的厚赐了1、 (1)赏罚(2)责备(3)能够(4)重2、范公是天下的贤者,我岂敢跟他相比?只有王质抱病在京郊设宴送别。
3、为人正直(有凛然正气) 、刚正不阿、不畏强权颠僧(宋)胡舜明州妙音僧法渊,为人佯狂,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 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 “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 ”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注】明州:地名,今指宁波妙音:寺名佯狂:假装痴颠丐钱于人:向别人要钱育王:庙名趺(f )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1、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文中画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及问之,掉头不顾A、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C、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下旬加点词语意思不出的一组是()A、日饮酒市肆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B、故号“渊三命”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C、众皆惊愕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D、忽于市相别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从“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和“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两件事可以看出颠僧是一个怎样的和尚?答:(2)除上面两件事外,请从文中再选取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答:译文:明州妙音寺僧人有个叫法渊的, 为人假装疯狂, 每天在酒店中饮酒, 唱歌发笑自如, 向别人乞讨钱财, 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了, 讨到钱多了 , 就在路上给那些残疾与穷苦人 . 能说中他人的祸福, 没有不灵验 , 他人怀疑他精通奇门异术 , 所以叫他外号“渊三命”,说话不按常规,等到别人问他,他就转头不回头看,只说“去,去遇到别人家有丧事,他一定到主人家哭丧,下葬时他也一定送葬,不论人家贫穷还是富有都前往送葬,没有人能知道他的意思别人认为他疯狂,又叫他“颠僧”大觉禅师当初住育王,开堂,颠僧倔然出来问话人没有不暗自发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成僧,还是成僧后颠了?”回答说:大觉是大了以后觉道,还是觉道以后了大?大觉沉默不语,众弟子也都惊愕一天,颠僧忽然在市上与世相别,携带一壶酒,到郡守府前,坐在地上饮酒,观看的人有一千多人颠僧喝完了酒,从心中唱出一首偈语,想坐化而去, 众人都扯着噪子大声呼喊:不可在这里升天而死。
于是回到妙音寺,双腿盘坐坐化,唱道: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走时什么话,炉中大雪他的画像到今天还保存着1、B 2、D 3、 (1)不看重钱财; 同情百姓疾苦 (善良) ;认为众生平等; 有怜悯慈悲之心意对即可)(2)要点提示:第一件事,饮酒市肆,歌笑自如(或:喜欢饮酒);第二件事,言人祸福,无不验(或能预知凶吉) ;第三件事,发言无常用(或:说话不合常规) ;第四件事,智对大觉(或:巧妙应对大觉问话) ;第五件事,欲至郡守宅前化去(或:想在太守门前坐化);课外文言文 甲 元岳柱字 1 ,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 ,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 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 乙 “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 ,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 6 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 7 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选自滹南遗老集)【注释】 1 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 2 金钏:金手镯 3 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 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
5 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 6 乃:却 7 安:妥当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9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11 甲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着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 ,问画家说 : “ 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 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疾雷不及掩耳” ,这是军事上的格言,一开始就不是偶然提出的,古今的有志之士从没有改动过它宋子京在李靖传把“ 疾雷 ” 改成 “ 震霆 ” ,把 “ 掩” 改为 “ 塞” ,不单单失去了这句话的真意,而且在道理上也说不过去雷声音为迅疾,所以来不及捂上耳朵,但和“ 震” 有什么关系?捂耳朵尚且来不及,还有什么空去塞上耳朵?这就是所谓的想改进它却反而改出毛病了。
19 D 20C 21 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22 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东野稷驾车东野稷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直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 “子何以知之?” 曰: “其马力竭矣, 而犹求焉, 故曰败 ”【注释】御:驾车文:线条交错的图案、花纹引申为“绘画”钩:来回兜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东野稷御见庄公()公密而不应()2. 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少焉,果败而反、少了一匹马,果然失败了、过了一会儿,果然马回来了、稍停片刻,马果然走反了、过了一会儿,马果然疲困而返3. 颜阖认为“稷直马将败”的原因是(用文章语句回答)4.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译文:东野稷因为善于驾车而得见鲁庄公,他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形成规整的弧形 庄公认为就是编织花纹图案也未必赶得上,于是要他转上一百圈后再回来颜阖遇上了这件事,入内会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一定会失败的庄公默不作声不多久,东野稷果然失败而回 庄公问:“你为什么事先就知道定会失败呢?”颜阖回答说:“东野稷的马力气已经用尽,可是还要它转圈奔走,所以说必定会失败的。
16. 拜见回答17.D(2 分)18. 马力竭矣,而犹求焉( 3 分)19.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惠子家穷惠子家穷,饿数日不举火,乃见梁王王曰:“夏麦方熟,请以割子可乎?”惠子曰:“施方来,遇群川之水涨有一人溺,流而下,呼施救之施应曰:我不善游方将为子告急于东越之王,简其善游者以救子,可乎?溺者曰:我得一瓢之力则活矣子方告急于东越之王,简其善游者以救我,是不如救我于重渊之下、鱼龙之腹矣 ”1. 解释加点字:饿数日不举火,乃见梁王举:“是不如救我于重渊之下、鱼龙之腹矣是:重:2. 解释句子含义:“夏麦方熟,请以割子可乎?”简其善游者以救子,可乎?3. 短文中梁王的做法错在了哪里?答:4. 我们还学过另一个与此相象的古代人物故事,请你写出人名与故事内容的概括答:译文:惠子(战国时哲学家,名惠施)家境很贫穷,几天没有生火而挨饿,就去见(求助)梁国国王梁王说:“夏天麦子就要熟了, 请允许(我)把麦子割了再给你好吗?”惠子说:“我刚刚来的时候,遇到所有的河流涨水,有一个人溺水了,顺着激流被冲下去, (他)呼喊我救他我回答说:我不善于游水,这就为您去向东越的国王告急,(让他)挑选他们当中善于游水的人来救您,可以吗?溺水的人说:我得到一个葫芦的(浮)力就得救了。
您现在去向东越王告急,(再)挑选他们当中善于游水的人来救我, 这样还不如到深渊之下、 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