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五石之瓠》ppt课件.pptx
2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11/6,,‹#›,五石之瓠,《庄子》,,,第一课时,五石之瓠《庄子》,1,目标,一,.,了解庄子及其著作,,二,.,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目标一.了解庄子及其著作二.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庄,2,《庄子》,《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庄子》《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3,原文翻译,(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
③呺(xi1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在地里,成长而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不能胜任;把它锯开来做瓢,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不是不大,我认为他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原文翻译(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4,原文翻译,,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译文:,庄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所得不过数金;现今卖出这个药方,立刻可得百金,我看还是卖了吧’,原文翻译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5,原文翻译,,,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译文:,这位客人得了这个药方,去游说吴王。
这时越国正有困难,吴王就派他为将,率兵在冬天跟越国水战,因为有不龟裂手的药,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了土地封赏给他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原文翻译,6,原文翻译,,,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就不想到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只是愁它大得无处容纳,可见你的心如茅塞一般没有开通啊!”,原文翻译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7,重点注释强化,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1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重点注释强化①瓠:葫芦8,五石之瓠,,第二课时,五石之瓠,9,教学目标,1.,探究惠子和庄子各自代表的思想,2.,合作探究本文蕴含的现实哲理,3.,感知老子和庄子不同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探究惠子和庄子各自代表的思想,10,思考探究一,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惠子仅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事物的价值。
没有通达的见识和开阔的思路思考探究一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11,思考探究二,,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参考思路: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功利主义思想庄子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物我合一,追求无用之大用思考探究二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12,思考探究三,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湖,截然不同的结局,给你什么思考?,1.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如孔子,孟子,千里马,“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杜甫,2.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3.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4.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5.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思考探究三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13,思考探究四,,《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思考探究四《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14,总结:“老之有庄,如孔之有孟”,《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就是去除,功利价值,,人为造作,就是绝圣弃智,实现无用之大用,正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总结:“老之有庄,如孔之有孟”《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15,拓展补充,——,大,樗之树,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选自庄子《逍遥游》),拓展补充——大樗之树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chu.,16,拓展补充,——,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i,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节选,拓展补充 ——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17,【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见他(先申明自己想请他做官的意思),(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享受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译文】,18,庄子名言拓展,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译: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译: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互相扶持, 还不如双方安定地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译: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4、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译: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庄子名言拓展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19,庄子名言拓展,,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译:知道自己是愚昧的,并不是大的愚昧;知道自己是迷惑的,并不是大的迷惑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译:天地之间的大美,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生忘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无所言说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庄子名言拓展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20,谢谢!,,谢谢!,21,,1,、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3.,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4,这,首诗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以月为主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图,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5.,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6.,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7.,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8.,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1、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