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问题为驱动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的构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598564859
  • 上传时间:2025-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问题为驱动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的构建    Summary:“问题驱动”教学法提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大量理论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一种“从做中学”的授课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其从感性思维变成理性思维,并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要想构建实验探究课堂,则需要从提出问题开始,将问题作为教学主线,以培养学生物理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学好物理知识,掌握关键的物理概念Keys:问题驱动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有效构建前言:在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下,物理教育的开展应避免局限在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上,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参与”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而这一理念的提出,使物理实验探究课堂的构建受到高度关注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构建的关键点在于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以及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提出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只有生成问题,才能促进探究如果没有发现、提出问题,那么探究也将不复存在问题是实验探究的“灵魂”,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当问题明确、具体后,探究才会拥有方向,才能在不断地假设中“前行”,最终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由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问题驱动法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应从生活入手[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问题生成,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走进物理世界深处比如,学习“压力和压强”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课件展示以下画面:两个身高体重相差不多的女士在河边散步,分别穿着高跟鞋和平底鞋,高跟鞋对湿地造成的压痕大于平底鞋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首先,指引学生细致观察整个画面,在分析后阐述自己的发现如“高跟鞋造成的湿地压痕比平底鞋深其次,鼓励学生将这个发现转化成问题,如“为什么高跟鞋造成的湿地压痕比平底鞋深?”最后,教会学生转化,让学生将这个问题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物理专业术语提出问题,如“物体的破坏作用与受力面积是否和力有关?”在教师的指导,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快速掌握物理知识,也会得出正确结论,甚至有的学生会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在实验中获取结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二、巧设问题链接,形成实验探究思路设计开放、有序的问题链能带给学生熟悉感、亲切感,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学生最初的想法逐渐凝聚成实验探究思路。

      在思路的形成中,能确定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进而展开有序推理,完成思维锻炼,让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意义,让学习目标转化成探究动机在逐步深入下,后续的探究活动将能顺利进行[2]比如,学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在学生猜想、假设之前进行引导如:通过改变电磁铁电流、电磁铁匝数,是否能让磁性强弱发生变化?这时,学生需要展开探讨,并假设:如果让电磁铁的电流从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变化?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其线圈从原本的100匝增加到200匝,磁性是否会发生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得出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的结论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比较磁性的强度?”“如何改变和测量电流?”“如何改变线圈的匝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实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解决“如何比较磁性的强度?”这个问题取决于电磁铁能吸走多少针,或者能吸走多少铁屑其次,解决“如何改变和测量电流?”问题时,用交互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最后,解决“如何改变线圈匝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制作电磁铁线圈,并进行正确地绕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过程,锻炼思维、语言等能力,也使实验思路更加清晰,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理解控制变量的原理。

      三、明确学生主体,自主完成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在展开物理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实验,从而完成构建物理实验探究课堂的目标由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实验[3]比如,在学习“磁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同性吸引,异性排斥”的原理,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并向学生提问:“悬浮的火车有什么特点?”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悬停列车的特点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实验,通过实验过程验证教材中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物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过于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现象,教师可以启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驱动组织学生互动实验,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等各项能力,让物理知识不再“难学”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本次课堂中学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光的折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光的折射?”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探讨、思考,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步骤等,让学生的畏难心理得以缓解,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应注意及时接收和整理学生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并积极将学生反馈信息引入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以问题驱动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探究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关键知识,使整个教学实践更加有序合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掌握有效的实验探究技能Reference:[1]王鑫,陈曙光,肖艳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递进式问题驱动下的大学物理大班课堂[J]. 大学物理,2022,41(09):37-42.[2]王思琦,李鸿明.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问题驱动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例[J]. 物理与工程,2022,32(02):74-77.[3]陈显灶. 促进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驱动教学实践——以“机械秒表的使用”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8):63-6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