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文学史 备用.doc
23页1欧洲文学史第二卷 19 世纪欧洲文学二战前欧洲文第三卷 20 世纪文学 二战后欧洲文学20 世纪现实主义20 世纪俄苏文学现代主义文学19 世纪文学19 世纪文学分期初期:18 世纪 80 年代~19 世纪 30、40 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兴盛期 中期:19 世纪 30、40 年代年代~19 世纪 60 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为主流 后期:19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末多种文学流派共存第一节 概 述从辞源上看, “浪漫的”一词最早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者作为贬意词汇使用的,专指那些情节离奇、富于幻想的英雄美人的故事(即所谓的中古冒险传奇作品) 这些作品被认为是不符合理性、规范、和谐等美学标准的随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 “浪漫的”一词也成为了一个肯定性的语汇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社会基础经济: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政治:法国大革命的回声 思想基础自由主义思潮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社会心理耽于好梦和幻想理想破灭、失落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文学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狂飚突进运动欧洲民间文学创作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发端于德国。
1805 年左右,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第一个浪潮英国的“湖畔派” 诗人( The Lakers) 、法国的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和斯塔尔夫人(Madame de stael)都是这一阶段的代表第二个浪潮从英国的拜伦(Byron)开始,他的诗在 1815-1825风靡欧洲,雪莱(Shelley) 、济慈(Keats)紧随其后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此时成为欧洲的顶峰,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的霍夫曼(E.T.A. Hoffmann)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Victor Hugo)为代表在这个阶段,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2、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3、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 4、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5、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第二节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文学十九世纪初期德国文学一、耶拿派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主要代表人物 施莱格尔兄弟: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 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路德维希·蒂克他们以耶拿为中心,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因而被称为耶拿派。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施莱格尔兄弟浪漫主义理论家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 《关于美文学和艺术讲座》《戏剧艺术和文学讲座》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1772-1829)《断片》《诗歌漫谈》《古今文学史》“耶拿派”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Friedrich Schlegel,他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神秘感和象征感1、艺术的最高法则就是打破一切传统法则,把一切科学、美术、诗歌、音乐熔为一炉, “浪漫主义是一种前进的综合文艺” ;2、理性是戕害人类感觉和认识能力的,艺术的基础是热情而不是理智;23、物质世界是不够令人满意的,只有从梦幻中、灵魂中、童话世界中才能找到精神的乐园;4、浪漫化就是“给普通的东西赋予崇高的意义,给平凡的东西披上神秘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给有限的东西以无限的外观 ”5、中世纪是最富于神秘感、象征感和诗意的时代,文艺应从中世纪的宗教文艺中获得新生耶拿派作家诺瓦利斯代表作散文诗集《夜的颂歌》 (1800)主题是歌颂死亡、赞美黑夜海涅称诺瓦利斯为“死亡诗人” 这是一部“走向内心” 、充满遁世思想和神秘主义色彩的作品。
Novalis,1772-1801 《夜的颂歌》 (其三)lue“一首诗同一个人一样,是言之不尽的 ”“蓝色的花”:——一个无限的理想草木是土地上最直率的语言;每朵新叶,每朵奇葩,都是一个力图表现的秘密,而这秘密正是因为它由于爱情和欢乐,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讲话,于是也变成一株哑默的、宁静的植物如果一个人在寂寞中遇到这样的花朵,不是会感到周围一切焕然改变吗,初生羽毛的小歌鸟不是最爱在它附近流连吗?他会由于快乐而哭泣起来,会脱离世界,把自己的手脚埋在地里生根,永远不离开那些幸福的邻居 Ludwig Tieck(1773-1853) 耶拿派作家蒂克 短篇童话小说《金发的艾克贝尔特》Blond Eckbert (1797) 这篇童话小说的主旨在于赞美与世隔绝的“林中静寂” 它告诉读者,如果盲目地寻求尘世幸福,最终必然导致毁灭 二、海德堡派海德堡派是德国后期浪漫派的代表存在时间1805—1808 年代表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标志是他们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杂志,贡献是合作编辑出版了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德国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派” The lHeidelberger School刊物《隐士报》 以阿尔尼姆 Achim Arnim 和布伦塔诺 Clemens Brentano 为中心,二人合著《男童的神奇号角》 (民歌集) 。
格林兄弟与《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雅科布·格林 (1785-1863)威廉·格林 (1786-1859)《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1812、1815)德国后期浪漫派三、柏林浪漫派 包括克莱斯特、沙米索、艾辛多夫等几位作家霍夫曼是德国后期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也属于柏林浪漫派霍夫曼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出现在德国的一位伟大天才他身兼作家、音乐家和画家,然而一生坎坷潦倒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小说创作在德国文学史上,除歌德、海涅之外,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学中,霍夫曼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仅次于歌德与海涅 短篇小说集《卡洛特式的幻想故事集》Fantasy Pieces in the Syle of Callot( 1814—1815) 童话小说《金罐》The Golden Pot 设置了两个世界:幻想世界 美 善 “无限”的世界现实世界 丑 恶 “有限”的视野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成功地采用“变形”手法,充分体现了霍夫曼小说的怪诞特色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雄猫穆尔的生活观》——附出自废纸堆的乐队指挥约翰内斯·克赖斯勒的传记片断第一人称雄猫穆尔—“有教养”的市侩典型第三人称克赖斯勒—不通世务的艺术家粗俗的市民社会荒淫的宫庭内幕 创作特色 他的作品常常将现实社会和幻想世界紧密交织,运用鬼怪题材和荒诞离奇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丑恶的现实,同时借助超验的神秘力量来惩恶扬善,以艺术家的幻想世界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霍夫曼善于创作多重人格,描写内心矛盾及下意识,擅长用变形、离魂、分身、同貌等手法将人物的心理加以形象化此外,他的作品使用了诸如多层次结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乃至荒诞的手法,在某种意义上他可被视为现代主义的远祖和先驱德国 19 世纪初文学小结多数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所追求的理想带有美化中世纪等复古的倾向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贡献: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重视发展作家的个性,追求新的艺术形式第三节 19 世纪初期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3第一阶段从 18 世纪 90 年代到 19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以湖畔派为代表的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798 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出版《抒情歌谣集》 ,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正式形成1800 年, 《抒情歌谣集》再版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第二阶段包括 19 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 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
居住在英国英格兰西北部湖区 因不满资本主义文明下的社会现实,反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关系而远离城市,隐居于此,寄情山水,缅怀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华兹华斯“自然的歌手”《抒情歌谣集》 (1798)《〈抒情歌谣集〉 第二版序言》 (1800) 桂冠诗人(1843)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一)返归自然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自然能陶冶心灵并激发灵感(二)写“微贱的田园生活”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时,要“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 诗以真和善为目的,但却是通过美来达到这一目的 坎伯兰老乞丐 (三)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四)诗应该“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 柯尔律治诗人、评论家和文化使者《古舟子吟》《忽必烈汗》《老水手》/《古舟子咏》 柯尔律治桂冠诗人御用诗人写过一些中古风格的歌谣以抒怀咏志的短诗\骚塞英国第二代浪漫诗人雪莱 济慈 拜伦雪莱 Shelley 翔于宇宙万物之上的云雀与拜伦齐名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是一位对人类命运充满信心的“天才的预言家” (恩格斯) 雪莱的思想中,很少个人主义的色彩,大都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结合在一起他是英国文学史第一个表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抒情诗人19 岁时因写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Atheism (1811)被牛津大学开除他拒绝父亲要他认错的要求,失去了家庭的经济供给,开始了独立生活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长诗《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雪莱第一部浪漫主义长诗长诗采用梦幻和寓言的形式,描写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仙女麦布女王带领少女艾安蒂的灵魂到宇宙中去观察人类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长诗揭示了人类“过去” “现在”和“将来” “将来”是最美好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The Revolt of Islam , 1817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致云雀》 》To a Skylark,1820《夜莺颂》《希腊古瓮颂》拜 伦拜伦(1788—1824)是如暴风一般轰响在 19 世纪初叶英国诗坛上的巨擘。
他被歌德誉为“19 世纪最富天才的诗人” ,普希金奉他为“思想界的君王” 拜伦生平与创作:1807 年 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光》1809—1811 年间 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写成《少侠哈洛尔德游记》一、二两章(三、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 1817 年)1813—1816 “东方叙事诗”《异教徒》 《阿比道斯的新娘》 《海盗》 《莱拉》 《柯林斯之围》 《巴里西纳》创作分类1、 爱情抒情诗:征服被爱对象的气势,热情澎湃,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有生活的影子(《雅典的少女》 )2、 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歌: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抗色彩的拜伦式英雄(《少侠哈洛尔德游记》 、 《唐璜》 )3、 政治讽刺诗:语气雄辩,讽刺犀利4、 哲理诗剧4(《曼弗雷德》 )《少侠哈洛尔德游记》游记和抒情诗结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诗歌形式,这是拜伦的首创并行的内外双重结构线索:哈洛尔德的游历在诗的外表上起联贯情节的作用,抒情主人公的评说则构成诗的内部结构线索这种结构形式适合诗人广阔地反映客观现实和自由地表达思想长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1)哈洛尔德——孤独、忧郁、悲观 “拜伦式英雄”的雏形(2)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拜伦式英雄多为叛逆的贵族、异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