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文导读训练音乐篇.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55996270
  • 上传时间:2023-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文导读训练音乐篇(附答案) 一、话说知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生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瑟,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昂地呤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捉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夭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心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

      像这们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及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渴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1、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答: 2、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答:(1) (2) 3、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古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选择一个全新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提示知音的独特看法 C、“我似乎瞧见……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二胡 全宪章 鉴赏提示 二胡是中国民间最为常见的乐器之一,以二胡为素材的文章也不少,但真正将二胡放在民族情感的网络中去审视,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支考量的并不多。

      本文作者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寻隐含在二胡这一寻常乐器中的情感基因,透视寻凝结在弓弦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岸品格,进而表达自己深蕴于内心的对祖国、对民族、对劳动人民真挚的热爱之情 本文以细腻朴实的笔触,写出了对二胡的浓烈感情和深刻理解作者紧紧围绕着一条清晰的感情主线剪裁叙事材料,使得叙事和抒情能够有机地交融,行文条理、结构严谨  “吱”的一声,悠悠的,像旧时农家大院里的一扇门开时很滑溜的一声响这曲子便如憋足了一口气的人吐出很有分量的一叹接着如泣如诉的长调飘过来了——这便是一种叫二胡的乐器给我耳朵注入的感觉此时,即使闭上眼睛,那弓在内外弦上的滑动,也能把演奏者的形象勾勒出来:一个削瘦的男人,一身蓝布长衫,一脸的浓厚的忧怨这便是以瞎子阿炳为代表的二胡演奏家在中国音乐舞台上留给人们的形象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二胡是和老百姓的悲苦日子连在一起的,在许多电影的画面中,满目疮痍的大地,背井离乡的农民,风雨飘摇的故乡,常常伴着那催人泪下的二胡之音二胡悠悠地响起来,眼泪刷刷地流下来有时候感到,中国老百姓的那点心思,咋能一下子就被一把二胡给牵走了呢?二胡的弓把一个音符拉得长,那人的心思也就走得远那马尾巴的弓如果突然一顿,听者的心思也便倏地一沉,不知后面将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想起我初学二胡的时候,从磁带中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便双眼模糊了也难怪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此曲后说“‘断肠之感’这话太合适了”确实,阿炳这盲艺人饱尝人间辛酸的心声,怎能不叫人断肠?如《江河水》《雁南飞》等名曲,那音乐一旦流进人的耳朵,你会不由地进入对原野故乡的遥望,对一个人的思念,对苍茫山河的依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叹万千惆怅,漫漫思绪,都被在弓弦上游动的音乐之魂牵引着走向远方余音袅袅时,她又引起你回头不停地张望 二胡的声音不花哨,不轻浮它不是轻飘飘的风,它的声调基本上是中和之音这当中似乎就有黄土地上的农民做人的追求,含蓄而不事张扬,平和而不走偏激,稳稳当当地往前走如果哪个拉二胡的人玩一点滑音的技巧,那就好像一个一向厚道的 脸上偶尔露出一丝狡黠,叫 琢磨一会儿便消失有时偶尔听到一首欢快的二胡曲,总觉得那是二胡的感情被抑得太久了想要放松一下老百姓要酣畅淋漓地宣泄大喜之情,那要造唢呐清脆的吼叫让二胡表现大悲大喜那就难为它了 记得儿时看到一位拉二胡的先生,他一上台便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随着右臂有力地一抖,乐曲响起,他的头颅便在倾斜中低垂,左手在弦上滑动颤抖,带动了整个身躯的晃动。

      当时我想,一把二胡,一首曲子,怎么就把上台前一个好端端的人折磨成这般痛不欲生的样子现在想来,那是对音乐倾心的投入,那叫如痴如醉首先是人把音乐弄神了,乐曲反过来才把人弄哭了唉!芸芸众生在黄土地上酝酿的感情,似乎只有二胡才能拉得动 史料记载,二胡的出现是唐代以后,自宋代起,随着演唱艺术与戏曲的繁荣,二胡、板胡走向民间,改变了春秋战国以来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局面有音乐史家认为,弓弦乐器的出现,表明了人的感情世界的更加丰富,二胡便是一例,它能把普通人心里的那点事拉得一波三折 时光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开始往生活中添加一点浪漫的滋味,抑或是一种情调表现浪漫情怀似乎是以音乐王子自居的小提琴的特长小提琴在城市中有着贵族气质它常在幽幽的灯光里,以没有杂质的音色表现秋水般的轻柔对此二胡不以为然二胡深知自己的使命就是用音乐向普通人叙述一个故事,一段日子的情感经历二胡的两根弦之所以立着而不像小提琴的四根弦一躺着,那是因为二胡觉得在由内弦和外弦构成的阴阳世界里,能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倾诉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因素掺和 所以,在任何时候,二胡绝不躺着唱歌 1、文中说“余音袅袅时,她又引你回头不停地张望。

      为什么会使人“回头不停地张望”? 答: 2、作者将二胡和小提琴作比较,试说出二胡和小提琴有哪些不同 答: 3、在作者看来,二胡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结为什么说“芸芸众生在黄土地上酝酿的感情,似乎只有二胡才能拉得动”?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 答: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描摹二胡的声音,勾勒演奏者的形象,既写出了“我”对二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表明二胡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二胡总是诉说普通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表现人们心中的凄凉和忧叹,难怪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后也会生出“断肠之感” C、作者引用史料,目的是为了说明二胡走向民间以后,不仅改变了以往打击乐器为主的局面,而且也使得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D、在文中,二胡不仅是叙写的对象,更是感情的寄托和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象征作者在抒发对二胡的深厚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 E、作者善于选取典型材料,在细处着墨,往深处挖掘,使二胡这一寻常事物的形象魅力和文化蕴含着得到了清晰地呈现语言朴拙而饱蘸情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三、流浪的二胡 陈荣力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梁、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或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无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见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肪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的流浪呢? 六朝多粉、王谢侯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并和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了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持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烟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理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更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阅读 各种各样的房屋》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小房子”展示会》精品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在牛肚子里旅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 拍手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犟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难忘的泼水节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小蝌蚪找妈妈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2 寒号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分数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1)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一个粗瓷大碗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初步认识分数第2课时 几分之几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 坐井观天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易错集锦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