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婺源传统特产-江湾梨2.doc
4页婺源传统特产——江湾雪梨滕伟新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东北部,位于东径117°22′~118°′,北纬29°01′~29°35′江湾雪梨为婺源县“红(荷包红鱼)、绿(茶)、黑(龙尾砚)、白(江湾雪梨)”四大传统特产之一,因原产江湾镇而得名江湾梨的栽培起源可上溯明代,据《婺源县志》载:“明代,婺人从歙县丁字桥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并以柿油渍纸套袋,成熟后果实雪白,故谓之雪梨据调查,江湾梨中的“金花盖顶”品种即源自安徽歙县,安徽为“金花早梨”,而江湾中的代表品种“西降坞”起源于江湾镇汪口村之西降坞(土名)江湾梨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但存在不耐储运的缺陷民间传说一生清泊乡居的江永先生研究过江湾雪梨的储运他81岁时,选了一个江湾雪梨中的上品“西降坞”封存后吩咐童子送给他的学生——著名学者戴震当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启开包裹时,见雪梨鲜白脆嫩,甜香扑鼻,一分为二,切痕如新戴震“啊呀”一声:“吾师去矣!”,童子急返乡里,江永先生已于几日前仙逝,他研究的储运方法也就没有流传下来,后人不得而知了江永62岁时,遇见戴震,那年戴震才20岁,拜门下问业在江永的熏陶点拔下,成为江永之学集大成的高足弟子。
上世纪60年代初,江湾镇有江湾梨面积约100h㎡,年产江湾梨30万㎏;文革期间,由于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梨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大片梨园被毁园改田,原有的梨业专业队伍“江湾梨业生产队”解散据婺源农业区划调查,1982年,全县果园面积88h㎡,其中江湾梨面积仅为33h㎡,总产9.88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党中央鼓励农村发展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江西省开始实施果业工程,江湾梨得以逐渐恢复与发展2011年,全县果园面积5467h㎡,其中梨面积1667h㎡,江湾梨467h㎡全县江湾梨投产面积267h㎡,年产江湾梨290万㎏,8月下旬江湾梨产地销售价格7~8元/㎏江湾梨是国内有名的地方品种群,其品种有“西降坞、金花盖顶、大叶雪、苏梨(粗柄酥)、白梨”等江湾梨属砂梨系统,适应性较强,较耐粗放管理,优质丰产,嫁接苗一般3年结果,5年投产,7~8年进入盛果期,成年树一般株产75~100㎏,最高可达200㎏以上,果实成熟期8月底~9月初,是优良的南方晚熟梨江湾梨以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松脆化渣、汁多味甜、入口消融而著称一般单果重300~400g,最大可达800g,果实阔瓢形,果皮绿色,套袋后呈白色。
江湾梨不仅味道甘甜,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色香味形俱佳,并有显著的生津止咳、滋阴润肺、退热消喘等医疗保健功效历史上曾一度作为贡品,颇负盛名,婺源民间还常把江湾梨作为中秋佳节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全国知名梨专家、江苏农学院何凤仁教授将江湾梨“西降坞”、“金花盖顶”评为品质上等,列为优良品种江湾梨既适宜大规模基地生产,也适宜千家万户种植,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好门路1991年,上饶市科委启动了“江湾梨品种选优”项目,8月邀请省市专家召开了“江湾梨品种选优果实品质鉴评会”,省、市专家一致认为“‘西降坞’外观和内质居(参评)六品种之首,‘金花盖顶’除外观不及‘西降坞’外,内质与‘西降坞’相似,肉质脆嫩,汁多味甜,风味浓,属我省优良地方品种,品质可与国内优良品种媲美,可进行推广”;同年,“西降坞”被列为江西省果业工程晚熟梨推广良种江湾梨作为婺源县传统特产之一,有数百年历史,渊源深远,发展江湾梨产业意义重大首先,发展江湾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江湾梨盛产后,一般667㎡产1500~2500㎏,按市场价5~7元/㎏,667㎡产值超过5000元,最高可达万元以上,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其次,可以改善旅游环境。
每年春天千树万树梨花开,夏秋季节硕果满枝头,为江湾旅游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婺源发展江湾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农民有种植江湾梨的传统习惯,掌握了基本种植技术;二是品牌优势江湾梨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江湾又是伟人故里,“江湾”品牌效应不可估量;三是资源优势婺源低丘、山地多,可供开发梨园面积大;四是生态优势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五是市场优势婺源是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旅游强县,江湾正在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甚多,信息量大,果品不愁销路 (作者单位:中共婺源县委党校) 2012年7月3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