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必考题).doc
9页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必考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4、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8、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C.生火 D.灌溉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1、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12、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3、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C.收集 D.验满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15、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16、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17、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1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19、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2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 _______ 种元素的粒子;(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3)D中x= _______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 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填名称)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2、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_____?2、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2),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得到9.6g氧气,需要分解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B3、C4、C5、D6、D7、A8、C9、C10、D11、C12、B13、B14、D15、C16、A17、D18、A19、C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4P+5O22P2O5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 2、4 二 得到 BD AE C ACE 3、3 B 8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a 外焰 烧杯壁上有水珠 水和二氧化碳 C 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变小, 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1.6g(2)3.4g2、24.5g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