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mg****ms
  • 文档编号:266707653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26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五(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根据ρ=(m1-m2)/V,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初中物理实验报告5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00.511.522.53…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XXX  20xx年X月XX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