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花傈僳的婚俗.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3419141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花傈僳的婚俗傈僳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西北,依照服饰的色彩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三大支系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婚恋习俗大致相同,这里讲述的是丽江市华坪县花傈僳的婚礼习俗 花傈僳是非常纯朴也非常浪漫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会有歌声相伴因此,花傈僳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多半是从歌声开始的,被称为“歌为媒” 然后,一步步升华,最后双双走向婚姻的殿堂 傈僳人家居住分散,青年人一般多在喜庆、聚会等场合相识在傈僳山区,每逢农忙季节,大家都要相互协作,一家有事,全村人都要来帮忙,青年男女在集体活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知,从而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如果一个小伙对一个姑娘产生了好感,就会从侧面打听姑娘家的住处,同时会想法给姑娘一些暗示 摸清了姑娘家的情况后,小伙子便会趁放牧、打柴等机会去找寻和接近姑娘为了避免双方的尴尬,小伙子会吹响树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意,姑娘听后如果无意便不搭理,如果有意便会同样吹响树叶    经过一定的接触之后,小伙子会约上自己的伙伴找姑娘对歌,姑娘也会约上自己信赖的伙伴一同对歌傈僳族信奉万物有灵,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神山,每一家也都会有自己的神树,对歌一般就选择这样的地方。

      即兴编词的歌不仅传达了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心智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待劳动和生活、对待爱情和家庭的态度当两情相悦,伙伴们会悄悄离去,留下一对有情人继续酝酿爱的甜蜜有情人最后走到一起,双方互赠礼物,一对爱侣便诞生了最后,选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父母其实已略知一二,便根据掌握的情况定夺婚姻如果双方都没意见,剩下的就是婚礼了 花傈僳的婚礼很隆重,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幸福生活的开始 当择定的婚期到来时,双方家庭都要做很多的准备除了杀猪宰羊、准备宴席之外,男方家有一项不同的工作是搭“青棚” 青棚其实就是一个凉棚,是成亲当天女方家来的送亲客人歇息和就餐的地方用新砍来的树搭成架子,用新采回的叶编成半透光的顶,一般用青钢木和松木,地上铺上松针青棚搭在院子一边的空地上,根据院落的大小和女方家送亲人数而定,天晴遮挡烈日,天阴阻拦风沙    双方家庭都要请来尼扒,也就是傈僳族的祭司进行隆重的活动,安神祭祖,撵鬼驱邪婚礼中的每道环节都要念经祈祷,显得郑重而庄严 成亲的时候,新郎不去新娘家接亲,而由媒人代劳一般情况,媒人都是男性不管路程远近,在头一天下午,两位男性媒人就与另两位女性一起,组成男方家的接亲队伍,带上礼品来到新娘家,以此表达男方家对女方家的尊重。

      接亲人来到女方家门口,不能直接进入,首先要喝“拦门酒” ,由女方家的亲族兄弟来敬酒,两碗要满不满的老白干酒是傈僳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婚礼中的每道环节每个仪式都离不开酒,而且敬酒、喝酒都是双杯,这也是好事成双的意思所以,没有酒量的人是注定不可能成为媒人的两位媒人接过酒碗,倒一些在各自门边的柱脚上,意思是敬奉女方家的列祖列宗,然后一干而尽这时,媒人还要反敬酒,又接过对方的酒壶,斟得满满的,敬给对方对方也是一仰脖子一气喝尽一个拦门酒的过程,就要好几分钟,你来我往,豪气冲天 喝了酒,媒人才被引进正屋正屋不是堂屋,花傈僳没有汉族人家的“堂屋” 的概念,花傈僳人家最重要的地方是火塘火塘设在边上最大的一间屋里,祖先的神台就在火塘上方的墙上媒人进了屋,要请来新娘的父母和重要的亲族行礼,奉上烟酒糖茶等礼品,同时说明来意,恳请对方高兴地举办婚事,同时邀请女方亲族送亲过去,到男方家喝喜酒 成亲当天,天刚麻麻亮,两位媒人就早早起床,为新娘做早餐做好后他们自己先吃完,然后就到大门外等候,以此表明新郎家急切等待新娘出发的心情 太阳升起来了,帮忙的亲戚和乡邻来了新娘家要在姑娘出门前招待亲友 太阳已经很高了,新娘故意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出来化妆做准备。

      换装的时候,新娘的长辈要在新嫁衣上喷洒一种药酒,据说这是祖上传下的秘方,有消毒驱邪、增进爱情的作用 新娘的伴娘为新娘换装换装的地点不在屋里,而要避开人群,到屋外的自留地里进行这与花傈僳的服饰有关系,因为花傈僳的服饰是自己加工的,上面绣满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和花鸟蜂蝶,显得五彩斑澜而据他们自己的民间传说,花傈僳的服饰是自然神赐与的,要展示给神灵看所以,婚礼是观看花傈僳服饰的最好机会,因为所有花傈僳人都会把自己最漂亮的服装穿出来而新娘的服装没有特别的标志,所以在花傈僳的婚礼上,外来人常常分不清究竟谁是新娘,因为每一个姑娘都是花枝招展,像山野里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时近中午,女方家的客人已招待得差不多了经过媒人数次情真意切地催促,女方家组织的送亲队伍才开始起程两位媒人在前方带路一位媒人不停地吹着葫芦笙,而另一位则时不时传烟,说好话走在前的是女方家的主婚人夫扒夫妈,也就是女方的舅舅、舅妈,其他新娘的长辈紧随其后,然后是新娘和伴娘,后面才是同辈及以下的送亲人,最后是与媒人同去的接亲人新娘有两位伴娘,其中必须有一位是已婚且夫妻和睦并生儿育女的路上,伴娘与新娘呈纵队前行,已婚的伴娘走前,另一位走在新娘之后。

      这当然是希望新娘像这位伴娘一样婚姻美满,早生贵子送亲队伍行走的速度由夫扒夫妈控制,为了显出娘家人的矜持,夫扒夫妈故意走得比平时慢一些所以,两位媒人要经常说好话,说如果晚了那边就不好安排了,大家还等着新娘子进门了好开宴呢等等 花傈僳居住的地方多是山区,道路曲折难行,送亲队伍要选择最好走的路线当然,接亲人在来的时候就已认真勘查过了但路上总还是有无法避开又没有桥梁的小溪、河沟等障碍这时,媒人要拿出小红包给伴娘,请伴娘背新娘过河这显然是希望新娘一生没有坎坷,幸福安康 即使新娘到新郎家的路不算太远,大家也并不太累,但为了表示娘家人难舍女儿的态度,在适当的地方,夫扒夫妈仍然要让送亲队伍停下来休息这时,两位媒人就要赶紧给大家传烟敬酒休息几分钟后,媒人还要给夫扒夫妈磕头作揖,催请大家继续上路 送亲队伍终于来到新郎家的村子看得见新郎家大门的时候,送亲队伍又一次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媒人留下侍候送亲客人,另一位则飞奔回去报喜随即,两队人马出门来迎接了第一队是酒茶组,两人一组,敬酒敬茶,道谢问安当茶喝过,酒尝过,稍事休息,第二队的葫芦笙组吹着迎亲调出来了,并以最热烈而欢快的方式迎接送亲队伍进门同时,鞭炮响起,男方家的亲族乡邻在门口夹道迎接新娘子的到来。

      夫扒夫妈等送亲人到青棚里休息,以烤茶、白酒、香烟招待而新娘进了门,则与等候多时的新郎一起到正房行礼拜堂 进门时,老人往新娘身上洒羊粪疙瘩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思是祝愿新人多子多福新郎新娘在火塘前跪下,男方请来的尼扒则端坐火塘边上,口中念念有词,为新人祈祷和祝福 尼扒主持的仪式时间很长,要反复诵经,还要询问二人一些话其间,新郎新娘要起来一次,到青棚内向主婚人夫扒夫妈要婚名在花傈僳的习俗中,人们一生有三个名字:即乳名、学名和婚名乳名只在两个阶段使用,一段是结婚前,另一段是死亡后举行葬礼时婚名由娘家长辈在结婚时取,有了婚名,也就表明一对新人从此成家自立而结婚后,村里人就只叫他们的婚名了 要到了婚名,由尼扒主持,让新人喝交杯酒,然后拜天地,拜祖宗,拜亲族 在仪式举行过程中,一对新人始终动口不动手,这其实也是古老的习俗,意思是希望新人一生生活轻松,荣华富贵 吃过晚饭,暮色降临,来宾们并不回家,而是燃起篝火,彻夜狂欢未婚的姑娘小伙也趁此机会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一场婚礼,是一对恋人恋爱过程的结束,但同时也是其他青年男女恋爱过程的开始 在花傈僳的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并不同房,甚至连婚床都没有摆放。

      主人家认为,客人大多是翻山越岭而来的,他们为了使婚礼热闹而彻夜不眠,因此,新郎新娘当然也应该陪着客人,还不时要到老人闲聊的房里敬茶敬烟,而老人们则大声地说一些祝福的话 第二天早餐后,送亲来的客人带着男方家送上的礼物返家了,两位媒人拔出青棚边上的媒人桩,一场婚礼便告圆满结束 在婚后的三天之内,新郎父母陪一对新人回娘家这时候,亲家见面,相互行礼,从此,两家就算正式永结秦晋之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