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ppt
15页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w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w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w一、欲望与效用w二、总效用、平均效用和边际效用w三、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w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w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衡一、效用一、效用w效用效用w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w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n效用(utility)就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能满足欲望的程度这里所说的效用不同于使用价值,它不仅在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而且它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n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它可以象计量货币和物品一样,用统一计数单位和基数(1、2、3……)来表示并可加总计量这就是基数效用论n效用无法测度,但可以排序,这就是序数效用论二、总效用、平均效用和边际效用w总效用总效用w平均效用平均效用w边际效用边际效用n根据上述效用的理解,总效用是所有各单位的效用加总,总效用TU=∑U xi(i=1,2,3…n)这里总效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平均效用(average-utility,可以简写为AU)。
它指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可提供的效用如果以X表示消费某商品X的数量,则AU=TU/Xn物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MUX = △TUX/△X, MUX = dTUX/dX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w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w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n口述口述(如前)如前)n表格表格n数学数学n图形图形w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n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这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某物品消费量边际效用总效用00144237329411050106-28n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效用函数 TU = f(X)n则边际效用MU = dTU/dX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MU = dTU/dX>0,表示X增加或减少,TU也相应增加或减少,故dTU与dX呈同方向变化,但到一定阶段,再增加商品消费时,MU= dTU/dX<0,也即dTU与dX的变化方向相反。
再从边际效用变化率来看,dMU/dX = d/dX(dTU/dX)= d2TU/dX2<0,表示随着X的数量递增,边际效用本身相应递减,即dX与dMU的符号相反,故其比值小于零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一是是生生理理的的或或心心理理的的原原因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另另一一种种解解释释是是设设想想每每种种物物品品都都有有几几种种用用途途,,再再假假定定消消费费者者把把用用途途按按重重要要性性分分成成几几个个等等级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三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w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
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出的价格低w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w这样,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格也在下降因此,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五、总效用极大化和消费者均衡w总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均衡总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均衡w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在在P1·Q1 + P2·Q2 + P3·Q3 +……+ Pn·Qn = M的限制的限制条件下,条件下,MU1 /P1 = MU2/P2 = MU3 /P3 =……= MUn /Pn = MUm §对上述条件的说明对上述条件的说明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大值。
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式中,P1,P2,P3……Pn 为种物品的价格,Q1,Q2, Q3,…… Q1 为种物品的购买量,M 为消费者的收入,MU1,MU2,MU3,…… MUn为种物品的边际效用MUm为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n由于收入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亦即他用来买进X、、Y与与Z的货币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是固定不变的,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费M元所换得的各种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元所换得的各种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较低的那一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较低的那一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边际效用都相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边际效用都相等。
等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w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w二、无差异曲线w三、消费可能线w四、消费者均衡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w基数效用论的问题和序数效用论的提出基数效用论的问题和序数效用论的提出w序数效用论及其与基数效用论关系序数效用论及其与基数效用论关系w基于序数效用,则可通过无差异曲线进行基于序数效用,则可通过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上一节介绍的消费者需求理论所采用的边际效用分析法,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即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计算其数值和可以加总求和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商品以一个util为统一计数单位,来衡量不同商品效用的大小但是,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无法用具体数字表示的,只能有大小次序的区别,就是说,效用大小可表示为序数,无法表示为基数这样,就有了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实际上,表示了基数效用,同时也就表示了序数效用,而表示了序数效用却不能表示基数效用但使用序数效用避免了使用基数效用所存在的计算上的困难二、无差异曲线w1 1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条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无差异曲线的特点:w((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n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n凸向原点凸向原点w((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线,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n有无数条有无数条n任意两条不能相交任意两条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是因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即I1<I2<I3n因为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平,因此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如果可以相交,其交点就是具有同等的效用水平,这就是说,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有相同效用水平,显然 ,这和前提是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三、消费可能线三、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家庭预算线)线)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M = PX·QX+PY·QY上式也可写为: QY = M/ PY -PX / PY·QX这是一条直线方程式,其斜率为-PX / PY根据预算方程,就可以绘出预算线在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购买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四、消费者均衡w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差异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如图费者均衡如图3-7所示w在图在图3-7中,三条无差异曲线效用大小的中,三条无差异曲线效用大小的顺序为顺序为I1<<I2<<I3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AB与与I1相相切于切于E((此时消费可能线的斜率等于无差此时消费可能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这时实现了消费者均异曲线的斜率),这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这就是说,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衡这就是说,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件下,消费者购买OM的的X商品,商品,ON的的Y商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w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从图上可以看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X与与Y商品的组合才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组合才达到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效用最大效用最大w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I3 所代表的效用大所代表的效用大于于I2,,但消费可能但消费可能线线AB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这说明达到I3效用水平的效用水平的X商品与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组商品的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w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I1,,虽然虽然AB线同线同它有两个交点它有两个交点C和和D,,说明说明在在C和和D 点上所购买点上所购买的的X商品与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但最大的组合,但I1<<I2C和和D时时X商品商品与与Y商品的商品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
w此外此外,,I2除除E之外的其它各点也在之外的其它各点也在AB线之外,即所线之外,即所要求要求的的X商品商品与与Y商品的数量组合也在收入与价格商品的数量组合也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wTU=U(X,Y)wdTU=〆TU + 〆TU (1)w 〆X 〆Yw由于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因此,ΔTU=0w则: (1)式=0,得:w dY/dX= - 〆TU 〆TU w 〆X 〆Yw =-MUx/MUywdY/dX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均衡点它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而后者的斜率为-Px/Pyw因此有dY/dX =-MUx/MUy= -Px/Pyw因此,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推导出的结论是一样的w dX dY。
